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高校自主招生難自主

http://www.CRNTT.com   2011-12-13 11:10:50  


 
  南科大去年底提出自主招生計劃後,教育部在回應中仍表示對南科大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態度,希望南科大籌建工作能夠得到廣東省更多支持。不難發現,教育部自始至終對南科大的態度都是不反對、不批評,也沒有干預和障礙。

  三、如果拿到國家承認的招生權,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被招安”

  “不反對不批評”在很多人看來等同於“不給幹貨”、“口惠而實不至”,實際上是在變相阻礙改革步伐。但問題是,南科大是不是一定要得到教育部的認可,拿到招生權、頒發學歷資格才能順利走上改革道路?對學生而言,“拿著南科大的文憑也能得到社會認可”本來就是創辦之初校方最為自信的,為什麼此刻一定要執著於到體制內要求開綠燈呢?

  正如不少教育界專家的期待,南科大辦學最大的價值在於對現象高等教育體制進行突破。也就是說,如果拿到國家承認的招生權,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被招安”;只有自主招生自授學位被承認,才是教改的成功。逾越“自主”這一底線,來自教育部的任何支持很可能都是危險的,也與外界對改革的期待想左。

  四、改革失敗唯一要付代價的就是相信南科大的學生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曾告知媒體,《致家長的一封信》和後來學生入學簽訂的協議,都已明確了教育部不承認學歷和文憑的事情。這意味著,這批學生4年後,拿著未經國家認可的一紙南科大的學位,若就業或者前途達不到當初預期,這些統統與南科大沒有關係。

  沒有人懷疑從近千名報名者中遴選而出的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以及他們擁有的高質量教育資源,也沒人能否認在協議上簽字的意義。但排除這兩點,和南科大“背水一戰”、“如履薄冰”的孩子們未必真的清楚自己面臨的風險。改革可以失敗、學校可以被叫停、甚至旗手朱清時也可以辭職走人,唯一需要代價的只有付出4年時光的南科大學生。

  南科大實驗班開學時,學生小萬跟記者打趣:“高風險才有高回報的嘛。”但願這只是一句玩笑話,辦教育絕對不是投資。可現實上,這群孩子和這個學校就是在參加一場賭局,朱清時說一定能贏,他相信招生、發學歷一定獲批、孩子們未來一定爭氣。可一旦輸了,只有孩子們賠了4年黃金時間,其他人並沒有什麼損失。

  五、沒有碩博點,招不來“大師”,一流研究型大學免談

  南科大建校伊始,朱清時就提出南科大的理念是一步到位建亞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但通常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並重,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並舉的特點與如今僅有45名學生的現實相去甚遠。朱清時曾對媒體預報,2010年底將公布一批讓學術圈子大吃一驚的高端團隊,但最後無果而終。據悉,原因是南科大還沒有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權。

  既然研究生、博士的招生與引進優秀師資關係密切,為何在本科自主招生之時,南科大沒有在研究生招生上“一步到位”?或者是繼續等待在體制內等待碩士點、博士點的申請報批?在公開討論中,這個事關大學裡“大師”的核心問題並沒有得到回答。

  六、首要步驟不是招生,港科大用4年時間完成基礎規劃

  改革需要有人衝鋒陷陣,這或許可為南科大未經授權自主招生提供解釋。但今日困境是否真的別無選擇?耶魯大學副教授鐘偉民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題為《新大學計劃忽略了多個關鍵環節》的文章認為,要辦好南科大所追求的研究型大學,首要步驟不是招生,而是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並招納高水平的教學人員,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只有當這一切都準備到位時,才適宜開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錄工作。他強調,南科大現在做的事情恰恰相反,儘管中國教育制度有許多弊病需要糾正,但“首先不能傷害病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