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知識分子的權力從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3-13 09:23:51  


 
形而上學有其存在的理由

  我們這裡也不能對西方的知識體系作一系統的描述。簡單地說,西方知識體系由這樣幾個各自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其一是“形而上”的哲學,包括宗教和人生哲學等。理性主義產生之後,宗教神學並沒有消失,而是得到轉型。首先,宗教神學不再具有壟斷統治地位,不再淩駕於其他知識之上,而是作為其中一種知識形式而存在。作為“形而上”的知識,有其存在的理由,主要是為不同社會人群提供世俗社會無法提供的精神生活。理性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認識到理性本身的局限性。理性主義既無意解釋一切,也無意提供人類社會生活的所有需要。相反,理性主義意識到精神生活超越人類理性,並且是人類生活的內在一部分。就是說,理性主義也論證了宗教神學存在的合理性。在理性主義者那裡,科學知識和宗教信仰並不是矛盾的。一個人可以同時信仰科學和宗教。其次,宗教神學本身具有了開放性。在中世紀,宗教神學是最教條的。它不容許人們對神學作不同的解釋。人們可能因為對神學教條作不同的解釋而受到嚴厲的懲罰。但隨著理性主義的發展,宗教神學逐漸具有開放性,也就是說隨著社會現實的變化而對宗教神學本身作出不同的解釋。

  當“形而上”的宗教神學成為其中一種知識的時候,“形而下”哲學得到了長足發展的空間,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等社會哲學。各種社會科學面對的是現實,解釋的是現實。“形而下”哲學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解釋世界的知識體系。近代以來,“形而下”的哲學和社會科學所帶來的知識體系不是傳統的宗教神學可以比擬的。

  無論是基於“形而上”還是“形而下”的知識,西方的知識體系的發展的背後還有兩個不可或缺的傳統,即工具哲學和批判哲學傳統。知識體系是開放的,因此就有了批判的空間。批判就是挑戰現存的知識體系,把新的因素引入這個體系,培育出導向新的知識體系的種子。但是,如何作理性的批判呢?工具哲學就成為關鍵。認識事物或者知識創造的工具是西方哲學的內在部分。我們可以在托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看到一個科學知識範式是如何被另一個新的科學知識範式所取代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利用新產生的工具不僅對現存知識體系進行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知識。庫恩儘管討論的是科學知識,但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形而上”、“形而下”、“批判哲學”和工具哲學,這是知識體系的不同領域,它們之間互相關聯,又互相矛盾。知識體系之間的這種內在緊張關係推動著知識體系的產生、發展和轉型。這是西方知識體系發展的一般過程。

  知識來自於解釋世界,解釋世界可以改造世界。這就是西方“知識就是權力(力量)”的原本意義。在這裡,知識就是一種工具。作為一種工具,知識一旦產生,任何一個社會角色都可以使用這種工具。產生於理性主義的知識體系也可以被當作工具所使用,並且成為一種權力施加於其他社會群體之上。在世俗領域,例如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一種知識體系很容易演變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被某一個社會群體(往往是掌握政治權力的人)所使用,施加於另一些社會群體(往往是被統治者)之上。這就是馬克思所討論的意識形態的作用。如果說宗教神學是教權(宗教力量)施於社會的意識形態,那麼意識形態也可以說是世俗政權施於社會的宗教神學。意大利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葛蘭西論討論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的作用,一旦當一種話語施加於社會並且被社會接受的時候,這種話語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當代法國社會學家福柯更進一步向人們展示一個社會群體如何使用話語權來統治其他社會群體。在福柯那裡,每一種話語背後實際上就是權力。話語就是權力,權力就是話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