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治中公館變身天價豪宅誰之過

http://www.CRNTT.com   2012-06-27 11:13:25  


張治中公館“維修”成假文物 文物保護為何頻失守 圖①: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淪為停車場。 圖②: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內部寄居著100多家公司。 圖③: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的正門,停著許多車輛。 圖④:張治中公館大門緊閉、門面斑駁。
 
  《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文物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我國法律法規不阻止民國別墅的私下買賣,原因之一是參照國外已有的成功經驗,希望通過社會、個人的力量,使它們能在有實力的房主手裡得到更好的維護。

  名人故居的價值難以用金錢估量,大量的歷史信息在“維修性拆除”或者“保護性拆除”中灰飛煙滅,但結果卻僅僅是被處以幾十萬元罰款,這對於產權人來說無異於“撓癢”。專家表示,這種處罰力度根本不足以遏制產權人拆舊建新牟暴利的衝動,政府有關部門的失職和監管的缺位顯而易見。

  據了解,南京市有512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管理部門吐苦水說,文物保護面廣、量大,管理人員不足,文保經費也不充足,都給保護帶來難度。

  中國建築考古學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楊鴻勛認為,這些說法不能成為文物監管缺位的理由。文物部門應創新工作方法,可以聘請民間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及時搜集掌握有關文物保護方面的動態,及時了解文保單位被人為破壞的情報,不能每次都是在媒體報道之後才“恍然大悟”,在文物被毀壞之後才出面懲罰。

  楊鴻勛同時認為,我國2002年修訂《文物保護法》,至今已有近十年時間,在一些方面已經顯得有些滯後,特別是在關於文物保護單位的使用和利用方面,規定過於原則、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不強等。他建議立法部門對《文物保護法》進行修訂,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链接:南京業主拆改張治中公館僅被罰25萬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2-06-19 11:40  

  張治中公館“維修”成假文物 文物保護為何頻失守? 

  一邊,是古建築被拆改的現實,從北京的梁林故居,到濟南的英領事館,再到南京的張治中公館,隨著一塊塊磚瓦的掉落,文化的記憶也隨之隕毀;而另一邊,卻是在遺跡上重現飛檐鬥拱的願望,據報道,曾經被拆毀的魏源故居如今已複建。

  古建築的命運為何如此“反覆無常”,有的拆、有的建,有的拆了又建?要留住並保護好它們,到底難不難?有人曾經提醒,我們走得太快,把靈魂丟在了後面。本版從今日起推出“保護古建留住記憶”系列報道。

  文物保護單位竟然被掛牌6000萬元出售?如此驚人的消息發生在江蘇省南京市級文物張治中公館。據報道,公館北樓被開發商房主用來當成了某豪宅的售樓處,南樓則單獨出售。實情到底如何,記者進行了探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