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搞活經濟需要安分守己的小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08:35:05  


 
  文章分析,這次,民營資本會爭先湧入開放的大門嗎?情況並不樂觀。

  按理說,能源、資源和金融等國有企業壟斷的領域,大多是高利潤行業,作為追求回報的民營資本,對這個市場早就傾心不已,但為何新老“非公36條”都沒有帶來民營資本大舉進入的局面?現實中,民營資本對這些壟斷行業是既愛又怕,“愛”的是這些行業的高回報,“怕”的是真進入了才發現是“陪太子讀書”,一旦把身家性命押上,可能會因國有企業擠壓和當地政府“監管”,落得血本無歸。

  壟斷行業民營資本備受刁難的例子並不少見。以山東魏橋集團為例,該企業的自備電廠以低於國家電網1/3的價格,向周邊企業和居民供電,卻遭國家電網阻撓並發生“武力”衝突。此事官與民的態度截然不同,國家發改委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認為魏橋集團是“違法行為”,而消費者卻為民營企業提供的低價優質服務叫好。最後,國家電網與魏橋集團達成“共贏”協議,但輿論卻認為這“意味著魏橋供電已被招安,魏橋供電模式夭折在即”。

  魏橋集團與國資達成協議共存已屬幸運,同樣是山東的企業,日照鋼鐵年利潤數十億元,卻在地方政府打著“產業整合”旗號的強力介入下,不得不低價轉讓給半年就虧損十幾億的國企山東鋼鐵;最近被廣為關注的廣藥與加多寶“王老吉”商標之爭,同樣是民營資本做大之後被政府“笑納”的例子。類似情形,在“山西煤改”、“天津清退PE”、“江蘇鐵本事件”中屢見不鮮。甚至,在黑龍江將風能、太陽能納入國有資源事件中,我們都能看到權力對民營資本的虎視眈眈。

  當政府再次敞開“壟斷准入”的大門時,民營資本更多是選擇觀望徘徊、止步不前。這種心態不難理解,多數手里有大筆閑置資金者,不是投資移民就是買房買金——有幾個人敢在那些“被開放”的壟斷領域進行投資?怕什麼?除了項目本身的經營風險外,更多還是擔心政府朝令夕改,擔心遭到政商一體的國企擠壓。

  文章指出,如果政府的號召無人響應、勸阻無人聽從,那只能說明政府信用失缺、權威失靈。中國的民營資本從來不缺膽量,許多領域政府嚴令禁止,卻總有人以各種打擦邊球的手段進入;而許多政府鼓勵的領域,卻無人問津。如果台面上的事情無人相信,大家比的是誰更精於台面下的遊戲,前景令人擔憂。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帶領美國經濟走出衰退,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當前中國經濟的問題非常複雜,政府如果事事都想管好,也許會帶來更多問題;相反,如果能安分守己,做個專心維護法治和規則的小政府,很多問題也許就不存在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