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未來三年:維穩思路須有戰略性重大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11-23 10:23:07  


邱震海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邱震海的評論文章“未來三年:維穩思路須有戰略性重大調整 二論“十八大”後的中國發展方向”,作者認為,當今天的中國已經形成主流輿論場(即傳統的平面和電子媒體)和非主流輿論場(以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主),尤其是當大量民間情緒都在互聯網上流傳、發酵的情況下,傳統的“管卡壓”方式一如剛性維穩,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將催生和激化矛盾,故此,“十八大”後,中國能否在維穩思路方面邁出戰略性調整的一步,甚是關鍵。

  中共“十八大”之後,新一代領導層面臨的十分重要的任務,是舒緩日益嚴峻的社會矛盾和各種暴力事件。這裡有兩個目標:一、中短期內,相當程度地舒緩矛盾的激烈程度;二、中長期內,釜底抽薪解決中國社會矛盾激化的深層誘因。

  中國實行市場經濟20年來的重大偏差是,政商高度結合不但導致社會呈現“啞鈴型”結構(即富人和窮人龐大,中產階層負荷沉重),更重要的是導致“富人富得來路不明,窮人窮得心有不甘”這一十分危險、幾乎醞釀著革命種子的社會基礎。中國各地此起彼伏的社會風波,已經讓人明顯嗅出了這一點。

  因此,新一代領導層能否在維穩思路方面有戰略性重大調整,與能否下定決心退出市場一樣,成為未來三年裡一個關鍵性的觀察指標。

  中國近年發生在各地的社會穩定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星星之火”。但如何使“星星之火”不致形成“燎原”之勢?這裡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切入口。

  中國國家機器這些年的做法是剛性維穩,從治安和輿論兩方面入手的控制措施日趨嚴厲,其結果是治標不治本,社會氣氛和官民關係更為緊張。近年雖有廣東等地的“創穩”思維和舉措,但似乎依然遠水救不了近火,也未見廣泛推廣,各地社會矛盾和治安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國家機器對社會矛盾的性質及其程度,顯然存在嚴重誤判。今天星星點點的社會穩定事件,有兩個特點不容忽視:一、這些社會事件迄今都不以推翻現政權為目的,而都有其十分具體的誘因;二、這些事件即便加起來,其程度也尚未達到動搖現政權的目的。

  但這不等於人們可以繼續拖延對這些社會穩定事件的誘因的解決,更不等於可以採取剛性維穩的方法來解決(實際上是激化)矛盾。事實上,若任由這一趨勢蔓延下去,那麼中共所擔心的執政基礎受到損害,將早晚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僅如此,若任由這一趨勢蔓延,那麼未來三、五年內各地的社會風波將繼續激化,最後導致難以收拾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