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彥武: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的致命毒藥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09:04:17  


和訊專欄作者 周彥武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訊/和訊網今載專欄作者、財經評論人周彥武的文章“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的致命毒藥”表示,主流經濟學家大力鼓吹的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的致命毒藥,同時還是地方政府的盛宴,失地農民的噩夢,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毒藥。

  熱火朝天的小城鎮化,借“新農村建設”、“土地資本化”、“土地市場化”等之名,大規模地拆除舊村。其實是盯上了農村的宅基地,以“拆房子,建房子,賣房子”的過程實現“以地生財,土地財政”。 大規模的村莊在此過程中被連根拔起,徹底平掉,這種情況在中西部的一些縣和鄉鎮尤甚。而此種“宅基地換住房”的做法反而被當做先進經驗來推介。一些地方以拆了多少自然村,多少人口向多少中心示範村集中,向多少中心鎮集中為傲,甚至以“再造××市(縣或鎮)”來彰顯其工程之偉大。

  很簡單的道理,投資是肯定要回報的,不管投資主體是政府還是私人企業。中西部很多地方城鎮化是一場對農民徹頭徹尾的洗劫,政府以極低的價格拿到農民土地,強制拆遷,然後引進開發商建設住宅小區,然後再把住宅小區賣給農民或其他人。而在中西部,這些住宅小區所在位置偏僻,根本不可能有外來人士購買,只能全部賣給農民。在靠近大城市的郊區農村,情況稍微好一些,農民得到了相對比較高的拆遷補償,因為大城市郊區的住宅可以賣更高的價格,外來人士也是這些郊區住宅的主要購買者,為這些較高拆遷補償買單的主要是外來人士。

  城鎮化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不是人為的強制過程。在西方,伴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會從農地上被“吸”出來,土地集中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這個過程一定是被“吸”出來的,而不是被“趕”出來的。而中國,農民是被趕上樓的。對於一個農民而言,其能在城鎮留居並享有城鎮生活方式,三樣東西最關鍵,一是住房,二是社會保障,三是就業,尤其是穩定的就業。即使有了穩定的住房,如果仍以務農收入為主,而不是務工或從事服務業,在一個喝水都要錢,蹲廁都要交排污費的城鎮,其能否過上體面的生活是值得生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以生產方式的改變為基礎的,在無力改變其仍舊是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經濟狀況時,就生硬地“幫”農民“趕”上城裡人的生活方式,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災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