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亮:安倍對華外交的目標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3-07-24 15:47:39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訊/東方早報日前登載蔡亮的文章《安倍對華外交的目標與路徑》分析認為,安倍2.0版的對華外交以“政經分離”為目標,意圖通過“戰略對衝”的路徑依賴,用“以包圍迫談判”的方式,迫使中國就範。這背後是由安倍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及美國“亞太再平衡”等國際環境所決定的,而絕非是他為贏得7月21日的參議院改選而推行的一時之策。 

  所謂“昔日劉郎今又來”。2006年安倍首次執政時,曾為緩和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僵局的中日關係做出貢獻,因此各界不免對安倍2.0版的對華外交有所期待。而安倍本人也多次強調中日關係是日本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對華外交的目標是要使“兩國關係重回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為此,他先後委托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和內閣外交智囊、前外務省事務次官穀內正太郎訪華,探尋兩國進行首腦會談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現階段改善中日關係的路徑是如何及時妥善處理好釣魚島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日方應正視歷史和現實,以實際行動,同中方共同努力,通過對話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有效辦法”。但安倍卻對此視而不見,反而不斷強調“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日本固有領土,並不存在領土爭議,日中之間沒有‘擱置爭議’共識”的三段論,擺出一副不容討論的架勢。

  乍一看,安倍對華外交的目標與路徑似乎是南轅北轍的。但筆者認為,這種矛盾性實質上是中日關係根深蒂固的兩面性的表象反映而已。在經貿領域,兩國已互為主要的經濟合作夥伴,2012年兩國經貿總額達3336.6億美元,占日本外貿總額的1/5。目前,兩國不但已簽署投資協定,還開始互持國債、實現雙邊貿易部分直接結算。此外,安倍重組內閣後,提出了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大膽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及經濟增長戰略為支柱的“安倍經濟學”,以提振日本長期低迷的經濟,而這一切均與穩定的中日關係息息相關。從這一意義而言,安倍多次強調改善兩國關係絕非是口頭說說而已。但在安全領域,東海(包括釣魚島、東海大陸架劃界及油氣田開發等問題)、台灣、歷史(包括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慰安婦等問題)等問題橫亘其間,時空交織、複雜敏感,使兩國之間存在深層次結構性戰略矛盾,更導致日本不但無意處理上述問題,甚至有視其為防範、遏制中國的砝碼的傾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