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回家過年的十大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11:21:22  


 
  沒有對象

  這幾年老是聽說“租個男朋友回家過年”、“租個女朋友回家過年”的故事。又要見到父母,又要見到故鄉的人,可是自己還是孤零零的一個人,覺得對不起父母,對不起那些關心自己的人,甚至對不起“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熟悉的目光,心底的戀愛觀念,匯聚成現實的壓力,讓回家過年的心緊張不安。

  在外工作、打工,沒有房子,沒有相當的物質條件,再加上交友圈子小,工作忙,自己要求的標準高或比較特別,找一個對象、戀人真的很難。一個博士男同學,在京工作多年,收入也還不錯,有車子,沒有房子,經人介紹,也認識了一些女孩子,但總是只開花、不結果。他自己總結教訓,就是因為沒有房子。一想到家里父母的嘮叨,這個同學就只有嘆氣,嘆氣,還是嘆氣。

  難道就得著急找對象嗎?難道年齡大就是問題嗎?難道物質條件就是戀愛前提嗎?難道就不可以單身一人嗎?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考慮。但是回家過年時,面對熟人的一句詢問:“你還沒有對象嗎?”只有當事人知道其中滋味。

  路上沒有WIFI

  拿著一只智能手機,在大城市過慣了有WIFI(無線局域網)的日子,突然要回家過幾天沒有WIFI的日子,心里一下子還很不適應。在有WIFI的地方,拿著手機、電腦等,免費網游天下,發微博、發微信,隨時看遍感興趣的地方,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一種依賴互聯網的習慣。大腦的細胞都與互聯網聯接在一起了,沒有了網絡,就沒有了生活,很多人就是這樣的思維。

  很多人從大城市回家,一般回到很少有WIFI的家鄉,智能的手機不再智能了,好像與世界隔離了一樣,心里很難受。有人說,手機付費上網也行啊,關鍵是平常還沒有養成付費消費的習慣,一下子付出很多錢,而且網速不一定很流暢,心里有不少顧忌,自由受限的感覺油然而生。吃慣了免費午餐的人,一下子讓他付費了,多少還有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

  倘若將來因為某個緣故,這個世界突然沒有互聯網了,人類如何生活?難道就沒有辦法活了嗎?沒有互聯網的吵鬧,頭腦是否可以清靜一點?沒有互聯網的爭先恐後,心靈是否可以慢慢地品嘗一點悠閑?沒有互聯網的隱私偷窺,自由是否可以更有保障一點?可是,對於那些已將互聯網融入血液的人來說,那回家過年幾天沒有WIFI的日子是難熬的。

  不想回愛人的老家

  已經結婚了,但是夫妻雙方的老家不在一個地方,有的甚至相距幾千里地。男女雙方都有父母在各自的老家,都想過年回家孝順父母,都想回家看看那充滿美好童年回憶的老家。過年回誰的老家?男方說,“嫁雞隨雞”,回他的老家;女方說,“你要是愛我,就隨我到我的老家”。矛盾產生了,到底去誰的老家?

  常見的辦法是,今年回男方老家,明年回女方老家,輪流制,體現男女平等。也有的做法是,不過年的時候回男方老家,過年的時候回女方老家,或者相反。可是,生活中的平等並不是常態。當一方強迫另一方回自己的老家時,另一方又不答應,爭吵就來了,小事就變大了。

  老家相距太遠,風俗習慣必然不同。假設女方可能不太理解、不太喜歡男方老家的風俗習慣,特別是這種風俗習慣還有某種落後性、愚昧性,與現代文明潮流不相符的時候,女方可能就會排斥回男方老家過年。如果男方再強迫,可能就會危及婚姻穩定。其中男女雙方的商量、溝通,乃至與雙方父母的商量、溝通就很重要。有時,人的頭腦、思維,以及被傳統觀念塑造的性格,很難在短時期內轉變,這就增加了男女雙方矛盾的多發性。

  回家過年,不簡單。不同風俗習慣的碰撞、衝突,傳統與現代觀念的衝突,男女雙方不同過年觀念的衝突,在夫妻雙方身上表現出來,就很讓人焦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