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回家過年的十大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11:21:22  


 
  大城市空了

  不管多難,還是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回家過年了,於是,大城市空了。像“北上廣”這些大城市,一到過年,就特別寂寥。送牛奶的不見了,清潔工不見了,小時工不見了,建築工不見了,足療工不見了,技術工不見了,保姆、廚師、服務員、收費員、小販不見了,連汽車也少了,馬路也不堵了,空曠了,寂靜了,但大城市好像失去了精氣神一樣。

  大城市,權力集中,資源多,機會多,人口多,許多外地人不得不來這裡找活路。但是,大城市終究不是自己的家,這裡沒有許多外地人想要的戶口、房子、市民待遇,這裡只是掙錢、活命的地方。一到過年,再難的路,也想要回去,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家鄉,回到那個感覺有情有義、有人味的家鄉。

  大城市,少的是家人,少的是溫馨的回憶,少的是家的溫暖,這是大城市的缺陷。什麼時候,大城市能讓外地人變成本地市民了,讓“外地人”變成一個歷史概念了,市民要麼在大城市過年,要麼到外地旅遊了,什麼時候,大城市就不會在過年時空蕩蕩的了,就不會失魂落魄的了。

  年過得太快

  回到了家,漸漸習慣了,時間老人卻又殘酷地催人離家,太難受。只是幾天的相聚,不管是歡歌笑語,還是爭吵不休,都不怎麼想離開家鄉,因為這裡有溫暖人心的地方,人性就是這樣。

  不想去擠火車,不想回到大城市,不想早起床,不想去吃盒飯,不想去擠地鐵、公交,不想去做那些重複而又無聊的工作,不想觸摸陌生地方的橫眉冷對、人情冷暖,不想在競爭的快車道上玩命拼殺,太多的不想,自己都無法做主。沒辦法,嘆一口氣,把過年當做一次充電,忍著太多的悲苦,重又上路,再去過一個春秋。

  多年以後,後代們看到今天這些奔波於兩地、多地之間過年的人,也許會體會到一句話的含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歷史太久遠,不能想太多。今天就在手中,情願不情願,自己都會被拖入進步主義、發展主義、積極主義的洪流,唯有想想辦法,動動手,認真把握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基本的權利和責任,才能從五味雜陳的年味中蘇醒過來,走好下一年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路。

  劉鋒為法學博士,獨立學者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