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2-16 09:10:32  


中國需要充分利用其擁有的資源和制度優勢,承擔必要的成本和風險,為中國經濟增長開創新的時代。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中國經濟已到了轉折的十字路口。經濟增長的邏輯面臨根本的改變,與此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也需要全面轉變。但路徑依賴、原有資源配置對新結構的制約、轉型過程的“破”“立”關係把握,都給中國經濟“脫胎換骨”帶來難度和風險。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文章表示,中國需要直面挑戰,充分利用其擁有的資源和制度優勢,承擔必要的成本和風險,深化改革,推動經濟完成“華麗轉身”,為中國經濟增長開創新的時代。

  面臨的挑戰

  文章稱,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已有所下降。但這只是需要面對的現實。較低經濟增速是與資源狀況相適應的,是可持續的,能實現資源充分使用的,特別是能保證充分就業的。當然,如果不承認,或者市場沒有及時面對這個現實,則可能發生資產定價錯誤,產生政策失誤,從而給經濟運行帶來風險。

  中國經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轉型。以往存在明確的產業方向,通過政府集中資源辦大事,以生產為中心,“跑馬圈地”式粗放擴張,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階段基本結束。民眾需求從生存轉向生活,從使用閑置資源轉向優化配置資源,社會快速老齡化。中國經濟需要逐步形成內需驅動,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社會。中國的分工體系將得到拓展,對有助於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制度需求強烈,特別是對社會服務、法制、金融等需求上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企業競爭的重點。通過激發活力的單一制度變革,在原有制度體系下的修修補補,已不足以應對經濟轉型。中國需要理念和制度體系的根本轉換,需要重塑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政府既需要引導這輪偉大的轉型,更要實現職能的轉變,彌補社會服務不足,轉向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提供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秩序。

  當前較為急迫的挑戰,是資源錯配和體制機制扭曲。當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於“土地財政-房地產-影子銀行”循環,導致各類成本高企。為了把經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過度使用需求刺激政策,延緩了經濟轉型,原有的經濟結構矛盾進一步積累。

  適應於原經濟結構的金融體系,在利潤壓力和實體經濟錯誤信號引導下,源源不斷地將經濟資源,直接或者間接配置於加強原有結構扭曲的領域,抬升了市場利率水平,惡化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擠出了新興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金融體系的運行,建立在脆弱的政府隱性擔保和房地產泡沫的基礎上。原有的增長體系和潛在的新增長體系已都在競爭社會資源。在這種環境下,延緩經濟結構調整,不僅積累系統性風險,還扼殺新的增長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