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傅佩榮:儒家讓我真誠做人 活得有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2 13:41:19  


 
  思想經過對比和反省之後才能有用於人生

  主持人:傅老師,應該這樣說,其實哲學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他應該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和每個人的思想成長是息息相關的。每個人的思想成長過程就是一部塑造自己哲學史的過程。

  我出生在70年代,我對哲學的閱讀是從尼采、薩特,從西方哲學開始。我關注的並不是人生的修為,而是好奇。到了30歲開始我慢慢覺得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修為,修正自己的價值觀,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這時我突然遇到了中國的哲學思想,比如孔子的思想和孟子的思想,他們都給了我很多現實生活的指導。

  所以,我的同事看我的博客,覺得我就是一個格言型的博客作者,每天不停地給自己寫格言。昨天我還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話,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就是用一種格言來修正自己的一些覺得不太成功的意識,這樣一個過程。您覺得我這樣一種狀態離構成自己的一個穩定的價值觀、一個哲學體系的距離還遠不遠?這個過程是不是一個漫長的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

  傅佩榮:這也是一個方法,你經常選一些格言,從書法上、很多地方聽到都可以。但是還需要做下一步工作。你大概每個月把這個月選出來的格言整個一起看一看,看看裡面有沒有矛盾的地方。說不定哪天,你既然提到孟子,說不定你提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關懷別人,別人一定會關懷你。今天你把它列下來,說不定哪天忽然你又會說人都是要為自己考慮的,因為可能前面受到一些挫折。

  你每月把自己選的一些格言仔細看一看,裡面有沒有矛盾,如果有矛盾,你選擇哪個作為自己的目標。每個月寫下來,一年就是12個心得,看看有沒有矛盾的地方。經常檢討自己,你有各種選擇,到底哪個是你想要的,你不能隨心所欲,要這個,還是要那個。就怕你的選擇有些內在矛盾,你沒有去化解的話,你碰到真正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果你真的經常每個月反省一次,一年下來就有12個選擇,再把它反省一次,兩三年以後你就有一套思想系統。

  主持人:應該說人的心靈和人的身體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您也說過這個觀點,身體會自己在長,而心靈是需要你不斷去修為,去自我修煉才能夠成長的。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講,人生確實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你曾經以為你是哪一種人,到後來發現你不是這一種人,然後你想成為哪種人,用什麼樣的方法成為這樣一種人,用什麼樣的指導思想讓自己成為這樣一種人。

  傅佩榮:哲學概念是很枯燥的,我在這本書裡舉了很多電影、小說、故事做例子,為什麼呢?你看電影,對各種角色感到很心動,如果我是那個角色會怎麼做。那代表什麼呢?代表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可能性,重要的是你不可能全部發出來。因為你這一生不可能有所有電影、小說裡面的遭遇,所以,你常常看電影、小說就讓自己生命的容量慢慢增加,它讓你可以培養自己準備好隨時去面對一切可能的挑戰。

  人最怕驚慌失措,突然地震、山崩會驚慌失措,人際關係也會造成慌亂的情況。你常看電影、小說,投身到裡面想,如果是我怎麼樣?像這種假設的情況多了以後,你平常的生活,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還可以做到這種情況。

  主持人:這當然是包括我在座很多人追求的一種境界,人們能夠真的心平氣和寵辱不驚。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種至高的生活境界。

  傅佩榮:沒錯,有時我們看別人做很容易,自己做就不容易。

  主持人:很難(笑)。而且我覺得人在修為的過程中,在碰到一個問題用一種哲學思想,用一種思想意識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卡在一個地方動不了,不停在那個地方跌跤犯錯誤,然後突然有一天過去,這都得益於前面磨煉的過程。

  傅佩榮:有時我們講生命出現困境怎麼辦,有幾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