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強刺激到深改革:宏觀調控模式亟待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41:28  


 
  第一,宏觀調控必須通過推動包容性發展,實現公平正義,實現分享型的經濟發展和真正的增長奇跡。經濟學關注經濟增長和財富分配兩大基本命題,只有處理好二者關係,經濟學的最終目標,即社會福利最大化才能夠實現。中國經濟前一個時期的高增長已經在速度上創造了奇跡,接下來必須高度重視經濟增長的公平與分享。順應這個需要,政府調控的目標應從效率增長轉向公平型發展,通過營造機會公平、權利公平和規則公平的氛圍,實現包容性增長目標。

  第二,宏觀調控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新戰略,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增長主要依靠發揮比較優勢,充分運用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借助廉價的要素價格實現了廉價的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發展,宏觀調控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放權讓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挖掘要素紅利,實現經濟低成本的快速擴張。但是到了今天,隨著資源和要素比較優勢衰減,特別是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急劇上升,經濟增長的廉價時代即將告別,需要有新的增長方式和新的動力源泉。換句話說,經濟增長必須依靠要素生產率即TFP的提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實現內生性增長。因此,宏觀調控接下來的重點應放在培育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環境、激化創新活力、培育增長的內生動力等方面,而非直接刺激或者幹預經濟增長本身。

  走向供給管理和長期均衡增長的新理念

  文章提出,參考宏觀經濟形勢和外部條件的變化,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問題和新要求,宏觀調控不僅要方式創新,理念和思路也必須改變和調整。中國未來的宏觀調控必須走向供給管理和長期均衡增長的新理念。

  中國的宏觀調控基本上遵循的是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思路和範式。凱恩斯主張通過短期的強刺激計劃,應對有效需求不足和危機問題。多次危機後,各國的短期刺激計劃和需求管理政策證明了凱恩斯的這一主張是有效的。人們一般傾向於認為凱恩斯主義需求管理方式具有典型的反危機式的逆向調節特點,並且具有明顯的需求分析和短期分析特點。

  但是,實現經濟長期穩定和長期增長雙重目標,是屬於供給管理層面的問題,其不僅由經濟長期增長的特性決定,而且也符合經濟學和經濟增長理論的分析邏輯。馬克思在其經典政治經濟學中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時,分別從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的價值論、生產論出發,立足供給分析,建立了經典的勞動-資本關係分析框架;關注長期增長的現代經濟學也是通過建立生產函數理論,圍繞勞動-資本要素投入結構,形成了著名的索羅斯旺“均衡增長理論”等等。透過增長理論的這一分析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到,長期經濟增長其實就是從供給出發,即供給層面上的要素投入的數量、結構以及制度和體制的變化。

  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挑戰以及長期增長模式轉型問題,表現出來的其實是中國經濟深層次供給結構、投入結構及其內在的制度、組織和體制性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的特點。如果僅僅從需求分析出發,立足於短期性分析和經濟波動特點,顯然不能十分有效地解釋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因此,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必須走出目前一些解釋的誤區,回到增長理論與供給管理的解釋軌道和範式上來,實現長期增長的穩定和均衡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