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4-05-26 08:27:39  


 
  自貿區折射的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央提出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比如“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等、不難看出區域經濟是中國經濟轉型釋放紅利的關鍵,也是這屆領導班子經濟發展理念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自貿區的形成都指向了“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的戰略思想。對內部而言,自貿區的建立能夠進一步強化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和地理優勢,並帶動長江中上游地區過渡帶和內河航運的作用。自貿區對整個中國經濟也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尤其在重構區域經濟結構方面,包括浙江、江蘇甚至長江上游的重慶等地,其產業發展都將受到影響。而自貿區經驗一旦獲得進展則可以使得全國更多的區域進行效仿,進一步推動國內區域協同發展的進程。對外部而言,它能夠推動中國和貿易夥伴之間的互動,並彌補中國在對外區域合作上的不足;它能對中國加入TPP談判形成有利的環境,便於同其他國家在貿易、金融領域達成合作,共同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構建了與貿易夥伴之間進一步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區域戰略平台。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中亞時曾經說道,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由此可見,和鄰國之間深度合作,形成更廣義的“區域經濟”也同樣是決策層的目標之一,而自貿區則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通道。

  自貿區對三大領域直接形成利好

  文章稱,自貿區的全稱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中國”二字體現了自貿區的國家戰略高度。在具體行業上,預計將會為中國的金融改革、港口貿易以及社會服務等領域打開創新成長空間,對這些行業以及未來中國經濟、金融格局產生一系列深遠影響。

  金融:離岸金融迎來發展良機。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自貿區建設將帶動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由此可能對香港金融業務產生部分替代。預計自貿區內跨境業務金融機構將大量增加,外幣同業存放業務發展,外匯結算量快速增長,金融產品尤其是衍生品期權期貨的種類也將更加豐富。相比較香港金融機構,港幣業務約占其業務總量的一半左右,離岸外匯資金在香港金融機構業務貢獻占比超過了50%,而目前上海地區的離岸金融業務基本為零。

  總體方案除了在民營、外資設立金融機構方面放鬆管制以外,還明確提出“允許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並明確了“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任務。自由貿易區將逐漸開始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方面的試點,並對未來全國範圍內的深層次金融改革,包括民營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等等,提供良好的經驗。

  航運:貨物吞吐和港口物流進一步提升。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首先將帶來港口貨量的提升。由於通關手續更為便捷,將吸引內陸的貿易商從上海港申報出口,高附加值的本港貨有望得到提升。上海港作為世界貨物、集裝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在上海自貿區建成之後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自貿區內的貨物裝卸、貨物儲存、貨物商業性加工和貨物轉運將更加便捷。目前上海港口的集裝箱的年吞吐量已經超過3000萬箱,在自貿區的帶動下,預計未來會有進一步的快速提升。

  此外,自貿區的建設還將促進港口物流業的發展。隨著自貿區各項優惠條件的落實,保稅區功能將從簡單的“保稅倉儲、初級加工、轉口貿易”進一步拓展到“商品儲存和轉運,以及相關工業、貿易、運輸、金融及旅遊多位一體業務”等等。

  航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進一步加強。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有利於吸引中轉旅客,打造客運和貨運的航空樞紐。自由貿易區內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叠加過境免簽政策,上海機場對於國內外貨物和旅客中轉的吸引力將增大,從而有利於上海機場打造航空客運的中轉樞紐港,從而給機場帶來更多的國內國際航空流量。

  上海機場目前中轉貨物占比僅5%左右,遠低於其他競爭對手。自貿區對轉口貿易的政策扶持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升上海機場的中轉貨物占比:第一,吸引物流運營商進駐;第二,航班頻次和網絡帶來的便捷性將吸引大量國際中轉貨物,進一步強化浦東機場的全球航空貨運樞紐地位;第三,依托上海的腹地市場以及上海港強大的貨運吞吐能力,發展海空聯運,吸引眾多國際頂級企業將產品通過上海機場進行貿易中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