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宜過度解讀“下限論”替代“左右論”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8:57:37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訊/近日,李克強總理在英國發表演講,針對外界對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的擔憂和猜測,李克強在演講中明確回應,中國政府將確保經濟增長不突破7.5%的“下限”。

  與此前的“左右論”7.5%左右相比,“下限論”顯然釋放出更為堅定的“穩增長”信號。部分市場人士因此擔憂,“下限論”是否意味著,為了達到“穩增長”的目的,政府將對經濟進行強力刺激?

  時代周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楊國英文章表示,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多慮的。實際上,今年以來央行屢屢通過正回購等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但是,一來央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總體規模可控,二來自5月份後,正回購規模已明顯呈收窄之勢,其意在小幅度、針對性促進實體經濟的同時,避免對房地產等高風險或者產能過剩行業的刺激,以為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拓寬空間。

  文章認為,沒有必要對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經濟增長的“下限論”過度解讀,“下限論”代替“左右論”,應該是決策層對經濟形勢的一次重估。

  以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為例,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128213億元,同比增長7.4%。儘管7.4%的GDP增速意味著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也遠沒有達到7.5%的全年增長目標,但考慮到這一經濟增速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的基礎上完成的,就不能不承認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所表現出的積極意義—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83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回落幅度高達18%。

  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長歷年來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嚴重依賴是有目共睹的,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於GDP增幅的現象,充分反映了調整經濟結構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在這樣的形勢下,決策層期望更好的經濟增長是情有可原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