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政策約束角度探討為何融資貴

http://www.CRNTT.com   2014-07-01 08:54:29  


 
  存貸比成本

  文章稱,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即存貸比限制。目前上市銀行的加權存貸比僅為69.0%,明顯低於75%。但1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5家機構的存貸比超過73%,其中招商銀行的存貸比 更 是 達 到74.4%。

  在2009年下半年銀行業全行業存貸比仍僅僅只有67%之時,數家全國性銀行都已出現了存貸比緊張的情況,使得監管部門為支持放貸不得不在2009年下半年臨時允許存貸比可以突破75%。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存貸比,即使使用結構性存款等手段勉力維持,也早已全面大幅度超過2009年時的水平。目前75%的存貸比意味著銀行的存貸比實際上已相當緊張。在存貸比緊張的情況下,銀行要麼選擇貸款之外的方式為企業融資,要麼採取提高成本努力增加存款。無論哪種措施,最終成本都會反映在銀行給企業的貸款成本之中。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在忽略流動性差異的情況下,貸款和發債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發債不必受貸存比等的制約,由此,我們選擇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和1年期AAA短融的利差,作為衡量存貸比限制所帶來的融資成本上升。因為目前幾乎沒有企業能夠享受到貸款利率下浮,最優質的企業一般也只能獲得基準利率。由此得到的2011年6月至今的平均利差為138bp。當然,這一利差不僅包含了貸存比的成本,還有短融相對於貸款的流動性溢價,遺憾的是這一點我們無法剔除。

  平台貸款禁入政策成本

  文章指出,隨著房價和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日益突出,政府對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調控力度逐步加大,如限制房地產和政府平台的貸款和債券融資,這樣,房地產和部分融資平台不得不借助於非標融資。

  我們嘗試用非標融資與債券融資的利差來衡量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融資成本的抬高。由於非標融資主體中不乏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等主體,故非標融資與債券融資的利差是上述政策的一種反映;當然,作為附帶,非標也避開了存貸比。由於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缺少對應的信用評級信息,我們只能以此與信用評級為AA級的債券收益率進行粗略比較。

  對於限制向房地產貸款所造成的成本上升,我們選取1年期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值作為非標融資成本,以AA級1年期短融收益率作為低評級產業債融資成本,對比顯示,2010年以來1年期利差均值為317bp。

  對於限制向融資平台貸款所造成的成本上升,我們選取1年期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值作為非標融資成本,以AA級1年期城投債收益率作為低評級城投債融資成本,對比顯示,2010年以來1年期利差均值為261bp。

  上述各項“政策約束”給資金供給所造成的成本,最平常的融資需要為“政策約束”付出274~402bp的成本,即2.74%~4.02%;如果屬於房地產、平台、兩高一剩等限入行業,“政策約束”所帶來的成本則高達852~980bp,即8.52%~9.80%,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各種非標的融資成本少則8%以上,多則超過10%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