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章念馳:習近平兩岸一家親內涵豐富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00:14:52  


 
                 我們原有的對台思維

  長期以來,怎麼認識台灣,怎麼解決台灣問題,我們實在是有太多的盲區與包袱。最早我們將台灣視為“匪區”,我們與“蔣匪”勢不兩立,有你無我,有我無你,“漢賊不兩立”,把兩岸關係僅僅視為是“內戰延續”,是“國共內戰”的延伸,是敵我矛盾,所以哪怕沾有一點對台關係,都成為有“有問題”,不予信任,不予重用,這時的兩岸關係完全是對立關係。在這種關係之下,怎麼看“中華民國”問題?怎麼看“台灣的政治地位”?怎麼看“台灣民眾身份”?都是以對立對抗思維加以處理,並不是把“台胞”看成自己的“同胞”。這種思維,這種政策,從1949年始一直維持到1979年之後,整整影響了幾代人。

  這種思維之下,我們看待台灣社會、台灣人民、台灣領導人,都是帶著極大的偏見,我們認為“兩蔣”(蔣介石、蔣經國)是“萬惡”的,台灣社會是“黑暗”的,台灣人民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甚至願隨時去資助他們,而我們當時人均收入還不到台灣的十分之一。這種“不瞭解”帶來的主觀性,影響了我們對台灣問題的正確判斷,也影響了我們政策的英明程度。我們雖然強烈希望統一,但我們對於對方的“不瞭解”,就決定了我們無法代表他們,更遑論去統一他們。

  兩岸關係中的這種偏頗與盲目,不僅僅緣於我們的認識浮淺,台灣當局同樣認識偏頗,他們的“反共”政策,“三不”政策,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反攻大陸”,從而造成兩岸的長期隔離,長期敵對。這種思維使兩岸關係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就缺少了一個正確的政治定位,從而派生出許多問題,如“怎麼看台灣的法統”?“怎麼看台灣人的身份”?“怎麼看統一的本質”?等等問題始終糾纏著兩岸關係,台灣問題成了我們的包袱。其實從“拒統”到“台獨”,就是這種政治現實的“一面兩體”。

                 “武力統一”--“和平統一”--“共圓中國夢”

  我們對台灣問題的認識,是有一個逐步深化的路程。“文革”後,改革開放時代的來臨,我們從“解放台灣”的“武力征服”改為“和平統一”,有了“一國兩制”的新意識,有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思維。但我們僅僅將兩岸關係視為“井水不犯河水”關係,多少還是“你歸你,我歸我”關係。後來我們逐步形成了“共同家園”意識,形成了“命運共同體”概念,從對抗思維,轉變為融合思維,“一家人”的關係漸成雛形。眾所周知,有什麼樣的兩岸關係的定位,就有什麼樣的兩岸關係政策。我們的對台政策就是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化,開始發生深刻變化。雖然我們強調我們的政策是有繼承性和一貫性的,這是指追求統一的訴求是一貫的,但政策是隨情勢變化而變化的,這是必需的,這就是與時俱進的精神。

  習近平對連戰講話,是他借這場合系統闡述了他對兩岸關係的全新思維,代表了這一代領導人的“兩岸觀”與“兩岸政策”,我們必須敏感地認識這一點。這絕不僅僅是“溫情的喊話”,一場“客來客往”的酬言,是“統戰”語言,如果僅僅這樣認為,我們將錯失良機!

  首先,習近平對兩岸關係作出了清晰定位。他將兩岸關係從“一家人”關係定為“兩岸一家親”關係,他說:“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傳承中華文化”,“根植於我們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不管台灣遭遇什麼風雨,不管兩岸關係歷經什麼滄桑,兩岸同胞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廣大台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沒有什麼力量能把我們割裂開來”。習近平對台灣同胞的這種瞭解與理解,充滿在整篇講話的字裡行間,比以往任何領導人都顯得深刻。

  習近平將兩岸關係清清楚楚定位為骨肉同胞關係,是一家人關係,是親人關係,不是鄰居、朋友,更不是敵人關係。習近平整篇講話中,反復用“同胞”相稱,先後說了三十七次。這就是表明了台灣同胞不是“呆胞”,也非“台巴子”,他們是遭受過許多傷害委屈的我們的父兄姊妹。這樣的政治定位,就決定了兩岸政策必須體現出“一家親”關係,必須讓台灣同胞體會到做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要“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讓廣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都能更多享受到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這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更不是無道理的讓步!因此,“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都要“盡最大努力辦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