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章念馳:習近平兩岸一家親內涵豐富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00:14:52  


 
                 習近平新“兩岸觀”的積極內核

  習近平這樣的“兩岸觀”與“兩岸政策”,與以往的看法與做法,有了明顯不同。習近平更強調兩岸關係是同命運共呼吸關係,“兩岸同胞命運與共”,雖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近60多年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因為我們的血脈裡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的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習近平強調我們雖有不同經歷,具有各自的悲情,但這是我們“共同的創傷”。因此兩岸需要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共創雙贏,這篇講話中,他一共十七次提到要“共同”。

  這種兩岸關係就不是“你來解決我”或“我來解決你”,更不是“你來吃掉我”或“我來吃掉你”,不存在統一方和被統一方,這種你我關係是相互平等的,它明確了雙方都是統一的主體,賦予雙方對等的主體地位,並給予足夠的尊重。習近平說:“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理解他們“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己特定的心態,包括特殊的歷史悲情心結,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出頭天’的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習近平對台灣的這種理解,不就是台灣長期以來渴求的“正視現實”嗎?而習近平給予了正面回應。

  台灣與大陸是同屬中國的一部分,而台灣可以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這實際上是對台灣“治權”的不否認,也是變相的承認。這樣的一種表態,恰恰安排在“張王會”之後,在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之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習近平說:“5年多來,兩岸同胞共同選擇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張王會”又“達成積極共識,對推動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正是有了這樣的條件與時機,給我們“解決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要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提供了機遇,這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大轉機,是非常值得珍惜和重視的。

            習近平的新“統一觀”為解決兩岸關係提供了轉機

  習近平在這篇講話中,又闡述了兩岸關係的本質,雖然他沒有刻意的反復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概念,甚至他很少提到統一,他更多的反復強調“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孫中山先生的夙願,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夙願,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這個夙願,說到底就是要“讓我們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他講的“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統一。

  我們今天講的統一,與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講的統一,本質與內涵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已不是以往的征服與武力統一,而是一種和解,一種再造,一種共同締造。通俗一點講,就是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共同締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國家,讓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統一觀”。

  要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麼,台灣和大陸都是民族復興的主體,這種統一,雙方都是統一的主體,都需要相互承認,彼此的關係是對等與平等的。這對解決長期以來尚未解決的政治難題,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是需要我們珍惜與把握的。當然這也需要時機和條件的,即是都願“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要有這樣的統一願望,也就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下,來討論雙方的關切,並給予“合情合理”的安排。至於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我們可以共同加以豐富。

  這種“共圓中國夢”式的統一,是特殊的兩岸關係的產物,它與所謂的國際“主權觀與治權觀”、與傳統的“主權論與治權論”,是有所不同的,我們要跳出這些“正統”與“傳統”的理論。事實上要用這些“正統”與“傳統”的理論來解決兩岸的政治現實,幾乎是無望的。中國人的傳統與正統觀太沉重了,我們需要創新。長期來,我們囿於統一與被統一的思維,囿於征服與被征服的觀念,恰恰缺少“共圓”與“共締”思維。甚至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對台灣這麼好?我們為什麼要對台灣做這麼多的讓步?這問題就如我們去問天下父母,你為什麼對子女這麼好?你為什麼不求子女回報!兩岸作為“一家親”,還需要理由嗎?

  既然要“一家親”,既然雙方都是實現民族復興主體,有些長期以來被視為我們的“包袱”或“負資產”的東西,如“中華民國”等問題,我們是否可以不把它作為我們的“包袱”或“負資產”視之?據說連戰這次見習近平,就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