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稅負應與社會福利相匹配

http://www.CRNTT.com   2014-08-04 08:38:11  


  中評社北京8月4日訊/在近日舉行的201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為7.46萬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為2.6萬億元,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1.71萬億元,而GDP為26.9萬億元。據此計算,上述三項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為44%,占比明顯偏高。

  上海金融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潘晟文章表示,不可否認,若僅考慮預算內稅收的小口徑稅負,中國稅負占GDP的比重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並不算太高。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稅收總收入為6.43萬億元,在GDP中占比23.9%。但中國政府的收入途徑較多,除了稅收之外,還包括大量的非稅費用、預算外收入等,近年來有關中國宏觀稅負過高的質疑聲也一直不絕於耳。

  根據世界銀行的分類,目前中國處於中等收入國家,宏觀稅負最高不應超過29%,若考慮最優稅負,即將人均GDP與宏觀稅負對應,理論上最優宏觀稅負節點在25%左右。同時,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宏觀稅負的高增長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因此,未來財稅改革進一步提速乃是大勢所趨。

  不過,與是否要改革相比,未來決策層更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改革的問題。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逐季回升,國家發改委首次公布的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已經連續4個月下降,6月末數值為5.05%,但就在經濟增速回升、就業形勢改善的情況下,決策層卻多次強調穩增長,而且似有將穩增長置於更重要高度的意思。

  文章稱,如何解釋這一現象,這除了與中國正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相關外,更加關鍵的或是因為隨著土地財政的減少,以及涉及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剛性支出增加,中國資產負債表的壓力正在增加,必須要依靠穩增長來保證持續穩定的財政收入。在此背景下,財稅改革騰挪的空間和手段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文章指出,結構性減稅的確是財稅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讓宏觀稅負和宏觀福利相匹配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以最受公眾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為例,提高個稅起徵點自然是最受公眾歡迎的措施。但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4069.47億元,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6.3%,這一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25%的平均占比,這似乎意味著進一步提高個稅起徵點的空間較為有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