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轉型發展需要新支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08:36:01  


 
  實現“大超越”更多的是挑戰

  文章認為,大量實踐和現實國情均表明,要實現年度國民經濟活動總量的“大超越”,必須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轉型”為前提。這主要是因為,總量上實現“大超越”雖然不無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

  當前來自國際方面的挑戰,主要是國際市場的持續萎縮帶來的壓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出口持續高增長,最高時達到過40%以上。然而,近年來卻出現了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現了負增長。去年全年出口雖是正增長,但也僅為6%。到今年年底中國出口能不能達到去年的水平,還是一個未知數,需要做出更大努力。這種情況說明,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特別是外部需求已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至於其他方面,諸如釣魚島問題和中國西沙作業漁船和鑽井平台遭衝撞等等,均是嚴峻挑戰,需要我們用實力和智慧去應對。

  當然,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其突出表現是資源的結構性短缺、生態環境的約束進一步加大、收入分配不公導致社會矛盾明顯增加以及制度和體制機制仍存在積弊與缺陷。所有這一切均迫切需要我們做出反思並及時採取相應對策。因此,著力推進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大轉型尤其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是要大力度推進和實現中國生產方式的大轉型。要努力使中國經濟發展和增長從外延、粗放、高污染高消耗型的生產方式,盡早全面轉向內涵、集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提出此類轉換任務雖然已經多年,但真正實現此類轉換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相當多的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還是體制。

  二是要大力度推進和實現中國產業組織方式及其機制的大更新。傳統的分散、孤立、單一和多有重複的產業組織方式,必須被集中、集聚、集群、協同、高效的組織方式所代替。這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在這方面,可借鑒西鹹空港經濟城的開發模式,制度先行、機制創新、整體設計、項目配套、城鄉一體、協調發展。

  三是要大力度推進和實現中國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和產業技術的大升級。要通過重振新絲綢之路、加強構成其重要支點的空港經濟城的開發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社會化生產與生產性服務的內在統一,並由此大力度推進和實現產業結構大調整和產業技術的大升級。其中,通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生產技術改進、高新技術孵化和科學技術集約化發展,尤其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四是要大力度推進和實現不同產權分立的經濟向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大轉變。混合所有制經濟,首先表現為產權的混合,還表現為經營權的混合,又表現為支配權和決策權的混合,更表現為支配權和收益權的混合。如果盲目地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鼓勵國有經濟吃掉民營經濟或者相反,那顯然是一種誤解。混合所有制經濟能否得到發展,歸根結底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資源的更加優化與配置,取決於它是否能夠保證權力的平等與組織的協調、經營的合作與利益的共贏起支配作用,而非取決於單純的權力占有、單純的資源支配和對剩餘的無償占有。因此,著力於發展現代的有助於不同產權、不同理念、不同個人目標追求形成合力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度推進傳統的以產權分立為基礎的經濟關係向現代的具有利益共同體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轉換,才是中國現代生產力更大發展的客觀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