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轉型發展需要新支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08:36:01  


 
  “新絲綢之路”是經濟結構大轉型的重要載體

  文章指出,經濟結構大轉型,經濟發展方式大轉變,需要眾多載體和條件,“新絲綢之路”便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和條件。

  “新絲綢之路”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國際道路聯盟於1999年首次提出來的。2013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戰略發展的高度多次論及和闡述“新絲綢之路”建設。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政策”、“道路”、“貿易”、“貨幣”、“民心”五通的戰略構想,“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構建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連接歐亞、輻射40多個國家、覆蓋30多億人口的地域遼闊、自然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的國際經濟合作帶。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中國同東盟國家要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至此,一個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組成的“新絲綢之路戰略框架”基本形成。去年11月和今年3月,這個戰略框架正式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新絲綢之路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5月下旬,習近平出席上海亞信峰會期間又三次論及、談及、討論和闡述到“新絲綢之路”戰略:一是20日會見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時雙方達成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意願;二是2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時,進一步提出“要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俄羅斯跨歐亞鐵路建設,拉動兩國經貿往來和毗鄰地區開發開放,共享歐亞大通道和歐亞大市場”;三是21日在亞信論壇第四次峰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再提“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得到與會大多數成員國的高度認同。這種認同,標誌著“新絲綢之路”已經從國家戰略層面上升至國際發展層面,成為相關國家間國際安全與合作的戰略安排。

  因此,“新絲綢之路”及其“經濟帶”就成了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

  大力發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文章分析,與陸路和海上“新絲綢之路”相比,“空中絲綢之路”更有其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物流速度更快、附加價值更高、經濟輻射面更寬、市場輻射力更強等等。在“新絲綢之路”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全國範圍內處於新絲綢之路特定區位上的類似西鹹空港經濟城有70多個。這類空港經濟區或類空港經濟城的開發與建設,不僅有助於開啟“空中新絲綢之路”建設和發展的新範式,而且有助於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大轉型、大發展和最終實現“大超越”的新支點。

  為推進類空港經濟新城建設,就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泛空港經濟向空港都市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套路。如果說空港首先是機場,其主體業務和經濟內涵是運人、運物,那麼必須說空港經濟是機場業務加產業經濟,是運人、運物與相關配套產業的結合。而空港經濟城則是空港經濟的全面升級版,它不僅注重機場與配套產業、機場與經濟區、機場與社會文化融為一體、內在有機結合,而且注重空港城與機場運營和發展一體化,注重用空港城特色鮮明的成長點帶動空港經濟社會大發展,注重從空港經濟升級為空港經濟“大都會”。

  總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迫切需要“大轉型”、“大發展”、“大超越”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把建設和拓展陸路、海上和空中三線並舉的“新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中國經濟社會大轉型、大發展、大超越的新載體,把分布於全國各地的類空港經濟城建設和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社會大轉型、大發展、大超越的新支點,是一個既有助於練好內功,又有助於更好“走出去”的重要戰略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