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潛在增長率趨勢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09:46:53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GDP增速從2007年的14.2%大幅放緩到2013年的7.7%。經濟放緩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發達國家在危機後的經濟調整導致全球最終需求放緩,迫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推動轉為內需主導。從國內因素來看,最近兩三年的經濟下滑有周期性因素的影響。繼2008~2010年採取擴張性的經濟政策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近兩三年宏觀經濟政策逐步回到中性。同時,中國經濟增速也出現了結構性的放緩。

  中國金融雜誌發表摩根大通(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文章表示,1991~2013年,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驅動力量,平均貢獻約4個百分點(或40%貢獻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居第二位,平均貢獻2.5個百分點的增長率,但是在2008年後出現明顯的下滑。相比之下,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分別為2.2個和1.2個百分點。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2016~2020年下一個五年規劃期間降至6%~7%的中高速增長區間。

  估測中國的潛在增長率的兩種方法

  文章分析,首先,可以運用歷史數據估算一下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潛在增長率的變動情況。在相關的文獻中,普遍運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HP濾波法,另一種是生產函數分析法。

  HP濾波法是由Hodrick和Prescott於1980年首先提出的。這種方法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宏觀經濟趨勢的分析研究中。它將宏觀變量的時間序列看做是不同頻率的成分的叠加,通過統計方法分離出頻率較低的成分,也就是長期的趨勢項。

  我們運用HP濾波法對1994年以來GDP增速的季度數據進行處理,從中分離出GDP增速的趨勢值。圖1顯示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在過去的二十年內呈現明顯的周期性變動。1994~2000年,中國經濟增速從12%左右持續下滑到8%左右。而從2000~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前,經濟增速重新上升到11%~12%。這中間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經濟改革、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8年開始的住房市場化改革。而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再一次進入下行通道,到目前GDP的趨勢值大約為7.5%左右。

  但是,HP濾波法在分析中有兩個重大不足。首先,它是完全基於統計處理的一種方法,其結果更多反映的是數據的時間序列特征,而缺乏經濟的解釋。其次,該方法無法被用於分析潛在增長率在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我們無法判斷在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會重複2000~2007年的底部反彈,還是穩定在目前的水平,抑或是經濟持續下行。

  生產函數分析法可以克服以上缺陷。它是分析一個經濟體潛在增長率的常用框架。這一方法的出發點是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具體而言,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的因素包括資本投入、勞動力人數、人力資本和勞動生產率。通過估算一個國家的宏觀生產函數,我們可以分析各個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而通過對生產要素未來變動的預測來估算潛在增長率的未來變化。

  估計宏觀生產函數的因變量為GDP增長率,自變量為資本總量、就業人數和人力資本的增速。在估算資本總量中,我們假設1980年的資本總量為當年GDP的136%,每年資本折舊率為5%,每年投資增量則直接來自於國民經濟統計支出法下的資本形成總額。此外,就業人數採用全部非農就業人口,人力資本採用人口調查中的平均入學年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