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價格改革攻堅戰需要釐清四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09:30:29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訊/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價格改革正在迎來最後的攻堅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在討論研究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時,李克強坦承價格改革難度很大,但它有利於長遠,是建立市場機制必須要闖的一道“坎”。價格改革不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問題就等於沒抓住!這是一項啃硬骨頭的改革,是一場攻堅戰。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周子勛文章表示,中國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問題主要有兩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也就是說,政府應該多放權、多提供服務、少幹預市場,應該讓市場更多發揮作用。而價格改革是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試金石,也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內容,因而,這一改革硬骨頭必須啃下。

  實際上,去年以來,中國圍繞資源性產品、促進節能環保推出了一系列價格改革措施,比如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調整,可再生能源加價和環保電價的出台等。而今年,國家發改委已經在資源性產品等領域的價格改革上有所推進。顯然,價格改革的攻堅戰已在全面推進。由於價格改革是一個系統問題,因而必須用系統的眼光來看待。

  文章認為,價格改革必須釐清以下四大問題。

  第一,中國的資源性產品的確應該改革價格形成機制,但資源價格改革不能只是單方面的。改革是要讓資源性產品價格盡可能市場化,實現用價格杠杆調節產品供應的目的。但中國的現實卻是,大部分資源性產品掌握在極少數占據壟斷地位的國企手中。因此,在改革價格的同時,必須推動打破壟斷的改革!如果壟斷不打破,那麼單方面的資源價格改革會有很大的殺傷力。而“一改就漲”的擔憂正是價格改革這塊硬骨頭難啃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期待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價格改革並不意味著就是“漲價”,而是為了切實形成一種由市場需求定價、“有升有降”的合理價格機制。

  第二,資源性產品除了具有市場屬性外,往往還體現了公益性。價格關係著千家萬戶,在這一態勢下,如何在改革中注重民生,切實考慮到百姓承受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對於政府來說,保證居民有穩定的基礎生活產品供應和一定的生活水平,同樣是其責任與能力的體現。

  第三,任何改革都必須結合當前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來相機抉擇、順勢而為。當前的低通脹環境正好為進一步價格改革提供難得契機。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同比增長1.6%,環比持平;PPI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0.4%。這已經是CPI增速2010年1月以來新低,同時PPI連續32個月負增長,顯示出低通脹的跡象明顯,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在繼續放緩。通脹水平較低,價格改革的阻力相應較小,當前推進價格改革應著眼於簡政放權和穩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