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能成為上海人?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08:06:59  


 
積分制度嚴控人口

  上海是全國最早嘗試積分落戶制度的城市之一。只不過,最先接受評分篩選的不是普通入滬者,而是高校應屆畢業生。

  2004年,上海開始對非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辦理上海戶籍實行積分政策。福建人林曦當時在復旦大學讀大四,那是她頭一回聽說打分留滬。而那份試行的評分規則因為“與眾不同”,讓她印象深刻:整套落戶積分體系包括個人要素、單位要素、附加要素三塊,其中個人要素又分為最高學歷、畢業學校、學習成績分級、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諸多小項。

  比如,博士積分30,碩士27,本科20;通過CET-6級或專業英語八級加8分,通過CET-4級或專業英語四級加7分;同是非“211工程”學校,上海高校計12分,其他高校僅5分……

  而按照規定,申請者各項要素的累計分值必須高於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的“標準分”才能落戶,否則只能辦理上海市居住證。

  這一規定沿用至今,積分項目雖屢有調整,但變化不大。而隨著上海市逐漸從嚴控制人口,“標準分”從2005年的64分、2006年的68分一路漲至今年的72分。

  “如今,若非碩士、博士,又沒有‘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等榮譽,應屆生在上海落戶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林曦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13年,類似的積分體系又被上海運用到居住證管理上。根據當年7月開始實施的《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持證者的個人能力與對滬貢獻被轉換成一定分值;而累計積分達到“標準分”120分者,被允許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最突出的一點是,子女可以在上海參加中高考。

  譬如,根據積分規則,教育分值的最低門檻是大專(高職)學歷,計50分,本科學歷計60分;年齡介於56—60周歲者積5分,每減少一歲加2分,最多不超過30分;在上海工作且按時繳納社保,每年可加3分……

  據此,鄒一才要變成上海人似乎很容易—32歲,重慶大學碩士,高級工程師,曾在深圳工作兩年並落戶。說起上海市居住證,如今已在滬工作4年的鄒一淡定地說:“光年齡、教育、職稱這三項加起來就有270分了。”

  不過,即便如此,在工作滿7年、居住證轉為戶口之前,鄒一至少在三個方面還不能享受與上海市民完全相同的待遇:一、父母不能投靠;二、不能享受本市低保;三、不能申請購買共有產權房。

  截至2013年年底,在上海的990.01萬外來常住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持有居住證,又有多少人的積分達到120分,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並未給出數據。時代周報記者可以查詢到的是,2009年,上海市實施居住證制度的第7年,辦理人才類居住證的人數總計不過27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