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能成為上海人?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08:06:59  


 
特大城市:淡化戶籍與強化戶籍

  其實,被嚴格控制的上海戶籍遠非只有人口登記與統計的功能,它同時捆綁著一系列社會福利。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一紙上海戶口至少具有以下幾項“權利”:

  例如,為調控車牌價格,上海市在今年6月底出台新規,競買人今後辦理客車額度拍賣登記手續時,需持有效身份證明與上海居住證明(不含臨時居住證)。

  而作為上海房地產調控的措施之一,2012年6月至今,非滬籍單身被限制在申城購房。

  在高考方面,上海戶口意味著更高的名校錄取幾率。比如復旦大學去年在上海本地的錄取比例為0.7%,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由於含金量高,上海戶籍還被作為一種懲戒措施。比如,今年8月1日起,上海施行《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加大力度整治黑車。該規定指出,非法客運人員的信息未來將納入居住證積分扣減的審核內容,以加大違法成本。

  “特大城市的戶籍改革,我覺得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淡化戶籍,另一種是強化戶籍。”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左學金說,“所謂淡化戶籍,就是按照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只要外來人口在城市裡就業、納稅,他就應該享受與戶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務,比如義務教育、社會保險、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

  “按照淡化戶籍的路徑,可以首先實現農民工在特大城市享受養老保險及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革除他們與戶籍的關係。而一些福利性待遇的改革,比如低保、廉租房、大學招生等,可以暫時放緩。當逐步消除戶籍制度的福利安排作用,戶籍就會逐漸回歸人口登記的本來職能。”左學金認為,積分入戶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讓戶籍看上去更加值錢,是一種強化戶籍的做法。“短期內,特大城市如此操作未嘗不可。但長遠來看,一定要更加關注戶籍背後的福利制度的改革,促使全體公民獲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以及均等的教育、發展、就業機會。”

  在7月30日國務院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許多福利待遇與戶籍制度長期掛鈎,難以剝離。“如果僅僅就戶籍制度來說,改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和各種福利待遇捆綁在一起,就很難改了。”

  “剝離戶籍附著的福利是改革的終極目標,很難一蹴而就。而在中央目前的制度安排下,提高居住證的含金量,使之與戶口簿逐漸接軌,是一種合乎理性的現實選擇。”張翼認為。

  在張翼看來,居住證積分的指導思想不應是將之與入戶相聯繫,而是要把居住證持證者整體劃為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對象,根據積分為其提供階梯化的公共服務。積分制度的設計應以連續居住年限及社會貢獻為導向,而非學歷導向。其中,社會貢獻的大小要與申請者工作時間的長短關聯,而非由納稅多少決定。

  目前,上海等地的積分入戶制度剛剛起步,其對城市人口帶來的影響尚難評估。尤其是隨著申城的本地人口日趨老齡化,滬籍的未來仍未可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