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中國經濟增長極限?

http://www.CRNTT.com   2015-03-11 09:56:05  


 
  新常態開辟中國經濟增長新天地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的高度,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及時準確地做出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戰略判斷,這是既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新特征的科學概括,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戰略起點。新常態,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極限,而是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了新機遇、新天地。

  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動力出現了新變化。新常態下需要實現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拉動。從消費需求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來看,最終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消費率進一步提高,消費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愈益顯現;從消費層次來看,已經從滿足衣食用為主向住和行轉變,在每一個層次內部如由吃飽穿暖向吃好和穿的時尚轉變;從消費形態來看,人人中山裝、滿街西裝的模仿式消費已經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消費已成主流;從消費群體來看,少兒消費、青年消費、中老年消費等並駕齊驅;從消費時間段來看,假日消費持續升溫;從消費地區來看,居住地以外的消費、境外消費快速發展。從投資需求來看,投資力度更加適度,投資方向更加合理,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從外需來看,大規模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將被高技術含量產品逐步取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的品牌效應進一步顯現,特別是高水平引進來與大規模走出去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中國國民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調速換擋合乎經濟增長的客觀規律,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各發達經濟體無不如此。需要指出的是,調速換擋是要把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而不是把高速擋轉換為零擋,更不能轉換為倒擋,停滯和倒退沒有出路。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決定了發展是硬道理,決定了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提質增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也就是說,我們要以速度的適度降低換來效益和質量的大幅度提升,換來國民經濟更加可持續增長,中國的農業、工業、服務業都將實現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乃至高端。拉美一些國家也曾經歷過高速增長時期,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就是要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產業、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就是要降低資源、能源等消耗,提高產出,以較小的成本換來更高的收益。

  新常態下,新的改革紅利正不斷釋放,不斷引領經濟社會的持續和諧發展。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紅利,如近於無限供給的勞動力數量、低廉的土地供應等已經或正在消失,客觀上要求深化改革,創造新常態下的新的紅利。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輕企業負擔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形成了萬眾創業萬民創新的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改革紅利正在顯現。與此同時,一系列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重大舉措連續推出,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有序進行,並取得成效,長期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矛盾和問題如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呈現縮小趨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重大戰略布局引領下,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引擎,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回旋餘地,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巨大韌性。由此,新常態不僅僅是新挑戰,更是新機遇、新天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