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供給側改革應該側重改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6-01-24 08:26:47  


 
  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全面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夯實穩增長的基礎

  樓市、股市難以支撐其經濟的發展,但沒有產業支撐經濟穩定增長也不可能實現。當前,經濟運行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供給與需求關係出現了新變化,要以此為契機,緊跟世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步伐,打造更加強大的新興產業,抵消傳統行業衰退對經濟增長產生的負拉動。

  一是加強技術創新,以新產品帶動新產業。依靠原有的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達到極限,陷入增長發力的窘境,要實現新的突破必須大力發展創新,通過基礎創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等實現新的技術進步。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進行,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製造業的融合,使製造業呈現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特征,以此帶動一大批新產業的興起。

  二是大力推動“互聯網+”的組織模式,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在工業領域,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改造傳統生產及研發方式,提高傳統工業生產的競爭力,或催生出更有競爭力的新業態;在金融領域,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提高金融效率;在服務業領域,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旅遊”等新模式,積極發展體育、文化、醫療、養老等高端服務業,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通過 “互聯網+”,進一步挖掘傳統行業的發展潛力,推動一批新產業的誕生和壯大。

  三是加快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信息技術革命和“互聯網+”的快速推進為第一產業升級改造提供了新機遇,在此基礎上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應是發展方式的轉變,以“互聯網+”、“生態+”、智慧農業、生物農業為發展理念或方向,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使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四是深化綜合改革,降低新興產業的發展成本。新產業的興起伴隨著落後產業、產能過剩行業的衰落與退出,這個過程也是資源配置改革的過程。為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深化人口政策改革,提高人口資源的配置能力和效率;深化土地、金融改革,促進這些生產要素向新興產業傾斜;深化財稅改革,降低新興產業的財務成本;深化政府改革,簡化審批流程,轉變政府的職能定位,更好地為新經濟服務。

  當前,經濟結構調整正以供給、需求關係變革的形式加快實現,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擴大,消費升級對“供給側改革”順利推進,在淘汰落後產能、落後行業的同時,不斷壯大新興產業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

  五是繼續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在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投資拉動經濟的作用,當前投資持續走低已拖累經濟發展,但盲目投資又容易加劇產能過剩,當前面對的不是“可不可以投”的問題,而是“投哪裡、誰來投”的問題,要重點投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社會民生的重點領域,避免重複投資、低水平投資,通過增加投資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盤活存量。除政府主導的投資外,還要激活社會資本,擴展PPP項目外延,擴大准入範圍,同時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把豐富的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發展的新動力。

  六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穩定外貿增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突出創新驅動,共同推動對外貿易平穩健康發展。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降低出口企業的負擔。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進一步提高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便利化水平,擴大結算規模。推出更多避險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損失。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及新興市場開拓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有訂單、有效益企業的融資支持。

  七是狠抓落實,克服怠政、懶政,保證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為了穩增長,國家及各部門、各地方密集推出了一大批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最終都要體現在落實上,而當前各級行政機關普遍存在的怠政、懶政現象為穩增長措施的落實帶來了實際障礙,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思想問題,在當前也是一個經濟問題。通過反腐敗、反對“四風”,一部分官員的違法犯罪衝動得到了根本遏制,但有人錯誤地認為 “做得多錯得多”,所以寧肯不做,這種風氣如果蔓延,不僅敗壞幹部隊伍的作氣,更嚴重地影響到穩增長目標的實現。針對這種狀況,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考核激勵機制,加大行政監督力度,堅決克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狀況,通過真抓實幹落實各項改革措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