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策立場 蔡或介於陳馬之間

http://www.CRNTT.com   2016-04-13 00:28:14  


 
  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策略是既不接受也不挑戰一個中國的原則。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蔡英文指示民進黨執政縣市長依照高雄市設立兩岸關係小組的模式,推動城市交流,正是這一思路的呈現。與陳水扁在2008年當選之初將大陸和台灣並列使用相類似的是,蔡英文從2015年8月開始,也較多地使用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標準用法,多少暗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玄機。蔡英文於2015年6月3日在美國CSIS的演說中,仍將中國和台灣相提並論,隱晦地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在8月15日表示,希望“中國大陸”方面可以“體驗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後,⑤就很少使用“中國”指涉大陸地區了。例如,2015年10月出版的《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一書中,在談到蔡英文的美國之行時,就刻意使用“對岸”指涉中國大陸地區。在11月出版的《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一書中,更是廣泛使用“中國大陸”字眼,從未將中國和台灣並列使用。根據美國《時代週刊》的專題報道,蔡英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會維持現狀,主張兩岸在誰代表中國問題上保留分歧,留待未來解決台灣的前途問題(agreeing to disagree as to which represents the one, true China, leaving the questions of the island’s fate to the future)。⑥不過,這一說法旋即遭到民進黨方面的更正。究竟是《時代週刊》的記者誤解的蔡英文的本意,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維持台灣政治和經濟自主性的前提下
  處理兩岸經貿關係

  蔡英文一方面承認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對台灣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多,“中國的崛起和兩岸關係更是攸關台灣的未來”,表示民進黨願意面對兩岸長期存在的歧見,努力和對岸建立全新的互動及溝通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擔心台灣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加深,將導致其政治自主性的喪失。⑦早在2012年競選期間,蔡英文就以“從世界走向中國”與馬英九所主張的“從大陸走向世界”相區隔。蔡英文認為,“從世界走向中國”,可以將政治干擾降到最低限度;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台灣不可錯失的最佳機會。⑧2015年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試圖以強化對東盟和印度的整體關係,帶領台灣繼續走“經濟全球化”的道路,反映出其既要享受兩岸經貿“紅利”又要分解兩岸經貿“風險”的思維定式,也透露出其對中國大陸的濃重防備心理。⑨在處理東海和南海領土和領海爭端問題上,民進黨唯恐得罪美日和東盟中的聲索國,態度比較曖昧。其總體思路是通過拉近台灣與美國、日本和東盟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關係,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加強台灣防衛,強化台灣的政治自主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