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 將進入深度博弈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8-21 00:13:32  


 
  第二個是加入TPP。為了加入TPP,蔡英文對內擬定了產業創新計劃,涵蓋綠色能源、生物醫藥、亞洲硅谷、智能機械等,目的是讓台灣有足夠的能力在參與TPP之後能夠獲得經濟利益,而不是完全淪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對外則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日本的海洋戰略。蔡英文當局認為,美日等國都不希望看到中國大陸快速崛起,不希望兩岸統一,將會非常願意與蔡英文當局合作,打造出一條東海、台海、南海“三海一線”的對華攻勢鏈條。所以蔡英文當局希望能夠在對美、日的地緣戰略有所貢獻的同時,獲得美日在台灣加入TPP上的幫助。

  “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這兩個政策目標,只要有一個獲得成功,甚至只要讓民眾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台灣與印尼或印度開始進行FTA談判),都會對台灣的經濟結構、特別是民眾的心理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台灣在經濟上不再需要依賴大陸了,離開大陸也能生存得很好。

  未來幾年“中國化”與“去中國化”  兩股力量將展開深度博弈

  過去八年,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創造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九二共識”的關鍵在於,它一方面確立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本共識,另一方面為台灣的政治地位創造了一個模糊的空間,讓兩岸政治對立得以暫時擱置,統“獨”矛盾得以緩解。正是因為這個雙方最關切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得以實現。而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統“獨”之間的模糊空間沒有了,政治對撞的風險大幅增加。

  但是如果我們把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時段中來看,就會發現,未來兩岸關係的基本脈絡仍然是“中國化”與“去中國化”這兩股力量的角力。大陸希望台灣在經濟領域不斷“中國化”的同時,推進在社會、文化以及政治領域的“中國化”;蔡英文當局希望台灣在政治、文化領域“去中國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促使經濟上的“去中國化”。大陸推進台灣“中國化”的主要憑藉是大陸快速崛起所帶來的磁吸效應和文化軟實力。台灣當局推動台灣“去中國化”的主要憑藉是台灣民眾的“拒統”心理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疑慮。競爭的雙方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戰略自信。所以雙方會努力避免在一些個案事務上發生衝突,避免干擾整體的戰略佈局。

  對於大陸而言,雖然被迫關閉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大門,但是仍會加強兩岸民間的交流,對於一些可能會傷害台灣同胞感情的事也會盡力避免去觸碰。

  而對於蔡英文當局而言,其所面臨的壓力則更大。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不斷鼓動社會激進力量走上街頭反對馬英九當局,並從中培養了台灣青年的民粹主義觀念和激進“台獨”理念。蔡英文也是憑藉了這一波激進思潮而重新走上執政舞台。但蔡英文非常清楚,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要是依靠社會力量製造兩岸衝突,對於其“去中國化”的總體戰略有害無益。蔡英文當局從當選之日起,就面臨著這樣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未來能否有效抑制這一股民粹情緒和抗爭力量,是蔡英文能否穩步實施“去中國化”的一個關鍵。但是她應該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所以,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很可能不是表現為經常性的衝突和對撞,而是表現為“中國化”與“去中國化”之間的戰略競爭,兩岸關係由此進入深度博弈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