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去中華化”政策不可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11:33  


 
  相對於馬英九與國民黨與“社區營造”的冷淡態度,蔡英文全面繼承了李、扁這一政策思路,將台灣基層社區文化建設擺在更為重要位置,提出“社區營造”是台灣發展的重要戰略,是台灣治理的重要夥伴」,強調“要從生活的所在推動社會的進步,形塑在地意識”、“揚棄對文化的獨斷詮釋,重建與再現人民與土地的共同記憶”,極力抬高所謂“地方學”的地位,明確將以社區為視角的“地方學”與文化資產保存、博物館和學校教育作為傳承世代記憶的四個支柱,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在台灣基層社區發展“地方學”,如發掘與保存地方歷史文化景觀、設置各類博物館、開展學校教育,並通過鼓勵青年留鄉、回鄉在地深耕,促進“文化在地化”,以遴選相應地方知識充填集體記憶,形塑在地意識,“使土地和人民的記憶能傳承發揚”,進一步夯實台灣主體認同。

  (三)蔡當局抓住台灣人口老化契機,可通過移民政策實現逐步“換血”

  人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對於中小型國家而言,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移民政策將會對內部社會結構以及身份認同產生深遠影響。二戰後,歐洲英法德各國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大量引入北非、中東穆斯林勞動力,而後因社會經濟整合不力,不僅引發諸多社會問題(英國社會騷亂、法國暴恐襲擊不斷等等),還加劇歐洲社會內部緊張對立,甚至產生所謂“文明的衝突”。

  台灣是一個僅有2300萬人口的中小型經濟體,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年老世代群體的逐漸凋零將使島內中華文化主體性面臨新挑戰。按照島內相關部門的推算,台灣人口將在2020年前後就會出現負增長,2060年總人口大約會下降至1800萬左右的水準。台灣嚴重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迫使台灣必須考慮通過引入移民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社會經濟活力不足的突出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蔡英文第一個任期(2016-2020)就必須直面人口減少的巨大挑戰。

  對於台灣而言,同文同種且地理距離相近的大陸應是其吸引外來移民的首選。事實上大陸正是香港與新加坡吸引境外移民的首要來源地。但從蔡英文推出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和“新南向政策”可以看出,民進黨已推翻馬英九當局“由大陸走向世界”的對外發展戰略,將實施一條意在疏離大陸、保持自身相對獨立性的發展路線。同時,蔡英文與民進黨堅持意識形態掛帥,對外籍配偶和大陸籍配偶實施差別化政策,一方面拒絕對大陸籍配偶實施普惠性“四年入籍”政策,另一方面對東南亞裔籍新移民則實施傾向性照顧政策,許諾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政策、承認原籍所在地學歷並推廣原籍所在國“母語”,以協助其更好融入台灣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