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徐博東:與《中國評論》的不解之緣

http://www.CRNTT.com   2018-09-09 00:13:19  


 
  偉峰兄是十分有情有義之人,他知道人什麼時候最需要朋友,最需要“送溫暖”。2008年7月,我從台研究院院長任上離職,10月退休,離開了我親手創建的北聯大台研院,一時難以適應,心裡不免有些空落落的。此時,偉峰兄又及時出現在我的面前。當年8月9日,北京奧運開幕盛典剛剛結束,他帶著千金郭至君(亦是“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等一行三人,專程來到我家,名為“採訪”大陸台灣研究界的奧運火炬手,實則來“安撫”我這位剛剛“下台”即將退休的老朋友。多年後他才說了實話:“記得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博東兄告訴我,他要退休了,語氣之中,有很多無奈,也有很多遺憾。我吃了一驚,擔心他會因此生病。於是我帶著自己最愛的珍藏,一隻樹根包著石頭的駱駝根雕,到他的複式新居聊天,希望以骨頭硬、不會垮的寓意來激勵他。”次日(8月10日),中評網就刊發了對我的專訪——《徐博東高擎火炬,在兩岸關係研究上繼續奔跑》,令我倍感溫馨、倍受鼓舞!

  此後10年來,偉峰兄和他主持之下的《中國評論》和中評網,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我本人和北聯大台研院。尤其對台研院的年輕學者,倍加呵護,悉心扶植,盡可能給他們提供發表研究成果和對外發聲的機會。近些年來,北聯大台研院有幾位年輕學者進步很快,已逐漸在大陸台灣研究界嶄露頭角,不可否認,偉峰兄和《中國評論》、中評網的扶植提攜,實在功不可沒!

  轉瞬之間,《中國評論》創刊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了。它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成長。它見證了二十年來海峽兩岸的風風雨雨和國際的風雲變幻,針砭時政,指點江山,發表了數量可觀的高品質文章和座談會紀要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民族復興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獨特貢獻!本人忝列《中國評論》的學術顧問,既感到慚愧,又與有榮焉!

    五、《中國評論》幾個顯著特點

  據我所知,比起香港和大陸的其他涉台政論性雜誌,《中國評論》的財力並不雄厚,編輯人員並不充裕,工作條件也並不優越,但創辦僅僅二十年,發行量卻不斷攀升,深受海峽兩岸和海外智庫專家學者的好評。它何以會產生如此大的學術影響力?它有哪些過人之處?值得認真總結,深入探討。

  我以為,《中國評論》月刊至少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它定位準確,立意高遠。二十年來,《中國評論》始終秉持“溝通兩岸、融匯中華”的辦刊宗旨,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堅守“兩岸一中”的原則立場,孜孜以求,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實際上,經過二十年來的不斷發展,《中國評論》早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時事政論性刊物,它已經逐漸轉型為“研判兩岸及東亞與國際安全情勢、提出政策意見、構建理論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庫雜誌”。因此,它不僅深受海峽兩岸和海外智庫專家學者的好評,更引起兩岸官方決策層乃至美、日等相關國家研究機構和政府官員的密切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