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徐博東:與《中國評論》的不解之緣

http://www.CRNTT.com   2018-09-09 00:13:19  


 
  第二,它有很強的包容性。《中國評論》的作者群來自海峽兩岸和海外各個方面、不同顏色的智庫專家學者,各種不同意見均可在該刊發表,不搞“一言堂”。當然,違反“一中原則”、宣揚“台獨”主張者除外。特別是它幾乎每一期都刊出的“思想者論壇”,參與座談的專家學者,經常是紅、藍、綠、桔、白不同顏色的皆有,每一場座談會圍繞一個主題,或邀請相同顏色的智庫學者在一起交流切磋,深入探討。或不同顏色的學者混編在一起,思想碰撞,火花四射,但不打棍子,不揪辮子,各抒己見,理性探討。由於《中國評論》的作者群來自各個方面、不同顏色,言論較為寬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以台灣當局找不到“藉口”拒絕它入境發行。因此,它的讀者群自然也就更加廣泛,涵蓋海峽兩岸和海外的各個方面和不同顏色的人群,學術影響力也就更大。

  第三,它有較強的時效性和深度與廣度。一般來說,週刊時效性最強,發表的文章注重短、平、快,但卻往往疏於深度和廣度。季刊時效性最差,往往事過境遷,人們關注的熱點已經轉移,文章才登出來。而月刊的時效性則介乎於兩者之間。作為政論性智庫雜誌,我以為《中國評論》月刊恰到好處,既兼顧了時效性,又保證了它的深度和廣度。由於《中國評論》的作者大都是某一研究領域的大牌知名專家學者,所以它刊出的文章幾乎篇篇都是精品,且選題廣度也夠,涵蓋兩岸和國際剛剛發生的諸多熱點問題,內含“富礦”,各取所需,發人深思。再加上編者用心配圖、酌加畫龍點睛的小標題或編者按,可讀性也很強,自然擁有大量穩定的讀者群。

  第四,它善於行銷。《中國評論》月刊不像其它政論性刊物,孤立無援,單打獨鬥,它是“中國評論通訊社”旗下的一個刊物,每一期《中國評論》即將出版面世前,它的姐妹媒體“中評網”,都會事先在互聯網上將重點文章“廣而告之”,引起讀者關注。正式發行之後還會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予以轉載。還有,過段時間之後,又會彙集一批某一選題的精采文章,由“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結集出版。如此集團式的相互幫襯,共生共榮,亦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中國評論》月刊的學術輻射力和影響力。

  第五,它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和一支精幹的記者與編輯團隊。《中國評論》雜誌以社長郭偉峰為核心,副社長兼總編輯周建閩為龍頭,以副總編兼編輯部主任羅祥喜和副總編王平為幹將。《中國評論》的管理層個個都是媒體專業老手和兩岸與國際問題的專家。他們年富力強,精力充沛,親力親為,以一當十。又兼手下還擁有一批分散在各地的優秀、專業、精幹、充滿朝氣的記者和編輯。在社長和總編輯的統領下,《中國評論》形成了一支既拉得出又坐得住、接地氣、吃苦耐勞、勇挑重擔、肯奉獻、團結進取、積極向上的堅強團隊。刊物是人辦的,辦月刊尤為辛苦,何況“中國評論通訊社”的攤子鋪得那麼大,千頭萬緒,困難重重,但擁有了這樣一支堅強的創業團隊,自然會所向披靡,刊物愈辦愈好!

  《中國評論》二十歲了,正值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當此喜慶的日子,謹祝《中國評論》月刊社運昌隆、蒸蒸日上,為兩岸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