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華:蔣介石為何在大陸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12-01-01 09:48:47  


 
  東方早報:遷台之後,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失敗有什麼反思麼? 

  高華:民國將亡,人心渙散,大勢已去,蔣不是恨毛澤東,而是一恨美國,二恨桂李。蔣責美袖手旁觀,不救他。1949年1月3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敗並非失敗於共匪而是失敗於俄史(斯大林),亦非失敗於俄史而是失敗於美馬(馬歇爾),“美必後悔莫及而馬歇爾須負全責”。蔣自欺欺人地認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會獲勝,所以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罵:“桂李投機取巧爭權奪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 

  當然蔣介石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過失所在:1949年2月1日,蔣介石在故鄉溪口寫道:“為政二十年對於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到該年年底,蔣介石在台北草山的革命實踐研究院曾總結出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我們的軍人”是“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1949年的最後一天,蔣在日記中自省:“一年悲劇與慘狀實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顧。”而最令蔣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軍隊為作戰而消滅者十之二,為投機而降服者十之二,為避戰圖逃而滅亡者十之五,其他運來台灣及各島整訓存留者不過十之一而已”。 

  東方早報:作為領袖,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失敗還是應負主要責任吧? 

  高華:蔣介石是黨國的重心,以一人領黨、政、軍,他對國民黨的軍事失敗當然要負最大的責任。蔣是過渡年代人物,他的主要活動年代在二十世紀,這使他的言與行都有了若干現代色彩,然而他卻保留了大量宋明儒修身齊家的傳統思想。到了二戰後,他仍堅持把西洋“科學方法”與中國的傳統思想結合起來,甚至“對牛彈琴”般要求他的那些世俗化的文武官員“必須皆有哲學與修養基礎,能以聖賢自期,而以英雄之魄力以實現聖賢之宗旨”。他教育他的部下,他說軍事教育應以“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為中心,這句話,他從黃埔軍校,一直講到重慶,再講到大失敗之後的台北。1949年8月15日,國民黨政權已陷入滅頂之災,蔣介石還在日記中寫道:“自強自立之道,莫急於興學、養廉,而興學之要,在於窮理致知,實踐篤行;養廉首務,在節約勤儉,敦厚樸素;戒浪費,祛消耗;明禮義,重廉恥。”如此這般,只能稱得上是迂闊了。由是觀之,在尚力又尚智謀的現實世界,蔣之落伍甚矣。蔣的軍事學“六藝”本無錯誤,但怎麼可抵抗或消解解放軍的“翻身打老蔣”、“訴苦”? 

  從日記中看,蔣介石在1949年雪崩般的大失敗的環境下,已盡了他個人的最大的努力。他自我打氣,奔波各地,督促部下,部署那些毫無希望的救黨救國的行動,也就是他所說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對我更是如此”。然而,國民黨是一個世俗化的黨,國民黨政權也是一個世俗化的政權,它的軍隊更是世俗化的,在當時的條件下,蔣是很難戰勝超凡脫俗的、帶有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的中共和解放軍的,國軍失敗乃是不可避免的。蔣所有的努力和辛苦皆為徒勞,大陸江山易手,他不得不退避台島。中國的歷史由槍杆子翻開了新的一頁。(完) 

  高華(1954年—2011年),江蘇南京人,歷史學家。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兼職教授。1971年到1978年曾做過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後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民國史、中國左翼文化史,以及當代中國史的研究。 代表作:《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身份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在歷史的風陵渡口》,《革命年代》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