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金牌教輔”是怎樣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13:48:10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訊/一波波上海小囡的共同回憶裡,都有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那套“老師不用不放心,學生不做不放心”的家庭作業。當下中國大陸90%的出版社都涉足教輔市場,如此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十幾年長盛不衰。這架教輔中的“戰鬥機”是如何誕生的?不妨看看上海新民周刊刊載的紀實文章《“金牌教輔”是怎樣煉成的》:

  你做或不做,《一課一練》就在那裡。

  一波波上海小囡的共同回憶裡,都有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那套“老師不用不放心,學生不做不放心”的家庭作業。

  當下90%的出版社都涉足教輔市場,如此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十幾年長盛不衰。這架教輔中的“戰鬥機”是如何誕生的?

“80後”學霸成長記憶

  沒有做過《一課一練》,怎麼好意思說自己當年是“學霸”?

  不少上海的“80後”都有同感,他們的學習生涯能以做完一本又一本的《一課一練》來計算,當厚厚一摞書堆起來,自己就從小學生變成了中學生。

  “85後”王凱凱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上小學的年代,《一課一練》幾乎是唯一的教輔,每天課後一練,老師抽一部分批改,大家的成就感來自代表答案正確的那一排排紅鈎。

  對於長年占據年級第一的王凱凱來說,解答《一課一練》上的題目還不過癮,他更感興趣的是自編“一課一練”數學題,用來考身邊的同學。“我先研究《一課一練》上的練習題,在原題上做些改變,舉一反三,就成為一道新題。在出題的過程中自己也有受用,鞏固了學到的知識。”

  王凱凱隨身帶一本小簿子,前一半是腦筋急轉彎題目,後半本密密麻麻寫著各種“原創”數學題,他不管逮著誰就給他們做題。這些册子跟原書不一樣,後面沒有參考答案,解答只在王凱凱心裡,所以杜絕了被考者抄答案的可能性。同學絞盡腦汁解不出時,“好為人師”的王凱凱再耐心地講解。

  久而久之,同學們看到他拿著小本子出現便撒腿就跑。不過家長們都很喜歡這個“小老師”,叮囑他多出點題考自己的孩子。學霸後來考入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在微軟工作過,又跳槽到谷歌。每次回國同學聚會,大家都會笑著“痛述”當年如何被他的“一課一練”摧殘。

  《一課一練》承載了很多上海孩子的童年回憶,幾乎每個人都有關於一課一練的故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