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個人信用報告:你有經濟身份證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4-02 09:38:40  


 
  老師對學生有信用嗎?

  我們都羨慕日本這類尊師重教國家老師的社會地位。從來不去想人家師長們為此付出的個人信用成本,那是用一生的德行作擔保。

  我們的師長們是濫用個人德行。幼兒園阿姨會用動聽的聲音告訴小朋友們自己的生日,屆時一堆禮物送上門來。中小學校長從桌底下收紅包,借讀費、贊助費不能取消,那關系到教師福利,關系到“教學質量”。大學教授忙著“造”論文,因為“學術泰勒制”要求教授要像打工妹一樣掙够學術分方能晉級。一位教授的學術數量能衡量出他的水平或德行嗎?

  失敗的教育是這個時代的恥辱。教師失信於學生,學生們天真爛漫地看著老師,等待著老師給他們教誨,可是老師卻一再地失信於他們。

  最大的失信莫過於教的知識無用,學生畢業找不到出路。學校為爭奪優秀生源使盡渾身解數,百般拉攏,許下各種誘人的諾言。教育產業化,令學校與企業無異。只是,請老師們想一想,你的產品(學生)也像企業產品一樣有銷路嗎?

  名人對粉絲有信用嗎?

  做名人不易。為名所累,為利而忙,嚴防被衆人口水淹死。只是當粉絲將人生目標、希望、情感系於你身上時,情況就不同了。偶像破滅,粉絲重則自殺,輕則顛覆人生觀。

  這麼說,名人最該有一張誠信身份證。很不幸,事實正好相反,他們都忙著為代言偽劣產品廣告開脫幹系。

  名人怕為名所累又怕被遺忘。出名帶來樂趣,這本是人性體現。於是形成“想炒作,先策劃”的潛規則,當某影星被偷拍、拍片現場洩秘,當某作家被罵、被打,我們都有理由懷疑那是預先策劃好的宣傳案的一部分。

  在中國當下,娛樂人物是社會上唯一可調侃的對象。當集權力與明星效應於一身的“央視臉”趙忠祥老師被“逮住”時,我們是如何開心呀,這樣的典型教材太稀缺了。當然是趙老師先戲弄了粉絲,才有粉絲戲弄趙老師。

  北大某學院院長王子涵性騷擾案,還知道對記者坦白:“我是公衆人物,給我留點面子,別拍我!”說明王院長良心尚存。名人講誠信,似乎應從講人話開始。

  長輩對晚輩有信用嗎?

  當50後指責80後90後毫無社會責任感的時候,他們忘了自己在這個年紀“打砸搶”的紀錄。往往是,長輩對晚輩的千叮嚀萬囑咐,不如一次行為更有力量。

  中國的長輩們信用如何?誠如餘秋雨老師盤點的,“不在乎公德”,“不在乎真假”。西方人指責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治社會”。被你說中了,中國的確是面子社會、人情社會。信用與否,是關系導向的、分親疏的差序格局。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只是家族鄰裡這類初級群體的信用維系之道。中國人的借用是家族信用,鄰裡信用,同鄉信用,一句話,是“熟人信用”,只有在家庭鄰裡這類初級群體裡適用。一旦超出,信用失效。

  現代社會,“現代”一詞且不說,連“社會”一詞都是由西方經日本於上世紀初引入的。長輩人的信用觀與新生代的信用觀是有出入的。仁義禮智信,先賢社會是個理想國,可惜現實社會中并未發生。對新生代的信用教育,社會事實更有力量。

  我們對大自然有信用嗎?

  一款手表廣告宣稱,你并非真正擁有這只手表,你只是為你的下一代保存著。這個理念更適合我們的自然遺產。

  最近,奧巴馬提醒同僚不要懼怕中國,“本世紀中它將面臨更少的工人養活3億老年人的危機”。他像八十年前毛澤東向埃德加•斯諾預言“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一樣,預言中國不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是只紙老虎。

  中國面臨環境透支、人文生態透支的雙重問題,我們對大自然有信用嗎?

  你今天要“戰勝”的自然,不是你輩獨有,也屬於子孫。如果按納西人的自然理念,你今天只是從大自然“借”,今後是要還的。所以每年要有一個向自然的“道歉儀式”。現代中國人非但不道歉,而且利用完自然後還要有“勝利感”。

  如果你對自然不講信用,自然也會對你不講信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