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亞細安自由貿易區與雙方關係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09:03:44  


 
  前不久日本新任首相鳩山提出了東亞共同體的概念。中國方面也已經認可了這個概念。但這個概念還缺失具體的內容。現在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人們已經開始討論自貿區能否成為東亞共同體的主體,或者在推進東亞共同體方面扮演領導角色。就是說,中國東盟自由貿區不可避免會產生超出自貿區本身的影響。 

  沒有任何理由因為自貿區剛剛啟動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而對自貿區的前途感到擔憂。但同時,人們也不可忽視這種擔憂。原因很簡單,擔憂的背後是不同的利益。較之東盟國家,中國可以在減少人們的擔憂、推進和維持自由貿易區方面起到更重要的領導作用。 

  很顯然,在本區域內甚至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實際經濟能力在急劇上升。這尤其表現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當美國和歐洲還沒有脫離危機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出危機的陰影,成為第一個經濟復甦的國家,對本區域和全球的經濟復甦產生著正面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即使在危機之前,中國的經濟影響也已經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在繼續高速增長,中國的外在經濟影響力也會再繼續擴大。中國在短短的歷史時間裡,已經從資本短缺轉變成為資本過剩。和其他國家的資本一樣,中國的資本也會走向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有能力扮演領導者角色 

  這些都表明中國有實際的經濟能力,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或者其他方面扮演一個領導角色。但是實際的經濟能力本身並不等於領導權。領導權還高度依賴於中國行使領導權的技術和技能。中國還沒有能夠把實際的經濟能力轉換成為領導權。中國的資本走向東南亞還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現在比較傾向於其他國家的資本(例如日本和韓國)。這是因為日韓在“走出去”方面的歷史遠比中國長,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具有了相當到的領導技能。資本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很重要,但資本的行為也同樣重要,資本的行為模式決定了是否受當地社會的接受和歡迎。 

  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時間還很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積累經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僅僅還是一個開端。 

  中國沒有必要因為當地國家的一些不同聲音而沒有自信,但也不能對自貿區的認識有偏差,認為一旦自貿區啟動,就大功告成了。實際上,隨著自貿區的驅動,很多問題都會浮上台面,需要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緊密合作來加以解決。中國本身方面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不同企業之間的協調等等。 

  其實,無論是東盟還是世界的其他地區,到現在為止,大都已經認同中國的經濟崛起,認同中國經濟在區域和世界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很多國家來說,一個理想的中國就是一個不那麼自私、能夠扮演領導者的中國。中國的實際經濟能力至少在區域內已經存在,但領導技能需要時間而得到發展。在過去,中國在東盟這個平台上實踐“和平崛起”。自貿區的啟動再次給中國一個機會,在推進和維持自貿區的同時去發展領導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東盟內的不同聲音和不同利益的浮現,並不都是消極的,它們會促使中國看到一個真實的東盟,進而促使中國在滿足各方面利益上積累經驗。只有當中國發展了足夠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技能來處理複雜的利益的時候,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有作為,而中國在自貿區內也大有作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