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如何評價馬英九的大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3-10 00:19:07  


 
     值得反思和檢討之

  但從另一方面看,馬主政後的國民黨當局在大陸政策上仍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檢討的地方。其中,最大、最關鍵的問題是,所謂“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制約、阻礙著兩岸關係的健康正常發展。

  馬“三不”講話,最早始於2007年11月他訪問日本時所提,其背景是當時仍是民進黨主政,也是2008年3月“總統”大選的前幾個月。2008年1月17日馬又表示,他所說的“不獨”,就是不推“新憲法”或“台灣共和國”、“台灣國”,他是選“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或“台灣的總統”,與謝長廷自稱在選“台灣國的總統”完全不同。還說“新三不”的兩岸關係模式是“舊瓶裝新酒”,台灣是“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當時島內政論界多數人看法,馬“三不”的講話,是馬英九為了打嬴選戰及國民黨重新執政的需要。

  時間一轉眼又過了五年多,期間馬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三不”政策。2010年1月1日馬英九發表元旦祝詞時稱,“不統,不獨,不武”不是消極維持現狀,而是積極爭取兩岸和平發展,增進瞭解的時間。馬英九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現階段不論是“急統”還是“急獨”,都會引起嚴重的對立紛擾,因此他一直主張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這些講法似乎又是在突顯“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兩岸學者特別是島內學者,認為“三不”政策不僅僅是國民黨為保住執政權的需要,是台灣政黨政治選舉的需要。而且,將是國民黨長期的大陸政策底線。筆者簡單分析:

  首先,“不獨”屬正面,事實難做到,也獨不了,相信馬英九作為一個中國人及炎黃子孫的一分子,骨子裡是力主“不獨”;“不武”也屬正面,符合和平發展的主流,為政者理應負起責任,但如有“台獨”,也難保不武;“不統”完全屬於負面,逆民意而上,逆歷史潮流,對得起中華民族嗎?。台灣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重量級人士講過,馬講“三不”違反“一中憲法”。因為“國統會、國統綱領、中華民國憲法”都寫著“統一”兩個字。新同盟會長、國民黨陸軍退役上將許曆農在台北湖北同鄉會記者會上指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統一“憲法”,其增修條文的前提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新黨主席郁慕明舉辦首場“請問台灣人民”演講時曾強調,藍營的兩岸政策,應以“終極統一”為目標。台灣“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更是建議,應早日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推動和平協定簽署、建立兩岸制度化的和平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