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東南亞命運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20-09-14 00:05:27  


 
  復旦大學施東輝教授認為,基建投資在高儲蓄、高投資的傳統發展模式下,使得中國資本產出比在2010年之後出現加速上升趨勢,現已超過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發達國家,意味著中國的固定資本總量充足,供給端增量資本邊際產出降低,傳統加碼基建穩增長模式路徑轉換,即在投資方向和效率方面應重新選擇。

  2.經濟民粹主義與投資主體的風險規避

  亞太國家不乏對華持偏見者,澳大利亞當局較為凸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彼得詹寧斯認為總部位於中國上海的Greenland Australia 公司曾在2020年1至2月份從澳大量囤積醫療物資並運回中國,背後具有政治意圖。這一解讀代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資企業的偏見。澳當局認為本國深陷債務危機,應轉而完善政府主導權,鞏固自主性投資。

  隨著中國企業作為最具優勢的投資主體持續進行境外資產配置和併購、重組,如影隨形的當地政策風險也伴隨而來。

  2020年2月29日,中國海南省政府為海航集團任命新的領導人並開始負責管理其流動性風險。海航集團子公司與關聯公司的全球企業體系包括440多家實體,包括在美實體分公司。根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法規,如果中國政府或中國省級政府(如海南省政府)接管了最終由海航集團所有或控制下的那些或任何其它美國實體,這很可能會被視為“受外國政府控制的交易”,意味著它要接受CFIUS審查。

  3.貿易結構升級與跨境金融政策扶持:超越短期收益和規避長期風險

  金融對貿易的支持,會出現“馬太效應”,金融體系發展越先進的國家或地區,與其匹配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能力就越完善,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推動貿易結構升級。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從東盟國家進口了價值149億美元的積體電路,比上一年增長了25%。主要包括晶片電容器、微處理器晶片和模數轉換器;與此同時,中國向東盟出口了價值約60億美元的積體電路,同比增長了28%。①積體電路貿易作為重要的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對金融體系的政策對接尤為依賴,後者將以加速度推進此類貿易的結構升級和合作深化。各國紛紛搶佔產業貿易結構的制高點,中國應趁勢而上,引領區域貿易的下一階段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