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的西進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05 11:47:42  


 
  因此,由美國/北約部隊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爭,發揮了制止(雖然不能根除)來自中國西方的伊斯蘭威脅。中國戰略家一度甚至對中國是否應該對美國的要求——通過瓦罕走廊為在阿富汗的北約部隊提供物資——作出正面的回應進行討論。

  現在,美國/北約部隊準備從阿富汗撤退,俄羅斯則完全沒有回來的意思,除了中國還有哪一個強國會填補這個具戰略重要性區域的真空?中國為這項工作做了詳盡的準備。他們建了一條通往瓦罕走廊附近的高速公路,隨時可以同在邊界另外一邊由美國建造的高速公路連接。

阿富汗不是中國西進戰略的最終目標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去年9月訪問阿富汗後,中國便開始幫助阿富汗進行戰後的重建工作,中國企業也開始在那裡進行主要同資源有關的發展項目。

  但阿富汗並不是中國西進戰略的最終目標。阿富汗以外是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在那裡的盟友較少。中國同作為它棋子的巴基斯坦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也利用上海合作組織與其西部邊界的大多數中亞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這樣的情況與中國同其東部鄰國充滿矛盾的關係形成強烈對比。

  儘管有時候同新疆叛亂分子有暴力的衝突,中國卻小心翼翼的避免反伊斯蘭的標簽。它在阿富汗戰爭保持中立,讓它在戰後塔利班依然有相當影響力的阿富汗處於有利地位。在德黑蘭同西方對其核武器發展的爭議上,中國也讓自己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為伊朗最好的朋友。

  如果說中國在海洋主權上態度日益強硬並因此同一些鄰國出現矛盾,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要確保來自中東能源資源的航道,那如果有一天它可以減少對航道的依賴,對沿這航道的國家如印度、東南亞和日本來說,這將是“改變遊戲”的重大變化。中國可以依靠陸地上的管道網絡,把這些資源從伊朗,途徑阿富汗和瓦罕走廊,直接傳送到新疆。

  更好的是,這些來自新陸上線路的能源供應,可以不必先從海路運送到東部港口,而是直接送到需求日益增加的中國西部。

  此外,中國的總計劃,如果有的話,似乎還包括開辟另外一條陸上能源供應線路,這一次涉及的是東南亞。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連接雲南和數個東南亞國家的高鐵網絡。除了給區域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網絡也讓中國可以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天然資源、歐洲的貨物,先在比如緬甸的港口卸下,然後再通過鐵路轉運到中國各地,包括雲南和四川、青海和新疆等中國內陸區域。

  對中國來說,同目前貨物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到中國東部港口,然後再轉送到其西部,這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國的西進戰略是基於經濟需要,因此大體上會是和平的。然而,一個新強國的來到無可避免的會衝擊中亞甚至中東的勢力均衡,對以往歐洲殖民地強國的利益也會有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