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孫培鬆:中國外宣為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http://www.CRNTT.com   2011-07-08 11:09:10  


 
  開放的世界已經代替了封閉的世界,社會團體和民眾之間日益增進的往來,使他們有充分的機會了解和影響外部世界。具有不同政治宗教觀念,不同意識形態追求的民眾,在商務教育文化諸方面的自主交流,已經成為國家傳播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傳播界需要真正認識到,國際事務中只靠政府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次、需要認識到讓非政府組織發揮作用的現實意義和迫切性。以官方聲音為主的宣傳,使中國話語缺少了能滿足民間需要的說服力,中國的軟實力由此打了折扣。如果沒有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中國對外傳播就不可能是卓有成效的。如今國際舞台上見不到中國非政府組織的身影,聽不到它們的聲音,這與中國已經變化了的國際身份極不協調。中國迫切需要自己的既有國際經驗,又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非政府組織登上世界舞台,提高傳播能力,成為與外國溝通的橋梁。

  外交活動有時是以鬥爭方式進行的。現在國際上對中國的“戰略敵意”,幾乎全部通過非政府組織予以表達。前幾年抵制中國舉辦奧運,公開支持“疆獨”、“藏獨”的帶頭人沒有一個是國家,都是非政府組織。授予達賴、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的是非政府組織,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發生後,組織遊行示威包圍中國使館的也是日本右翼非政府組織。目前中國還沒有相應的社會力量來應對它們的發難,由於非政府組織沒有發展起來,中國在外交鬥爭中有時顯得有將無兵。政府的外交目標得不到社會力量的配合。中國和世界的交往方式一直存在著重視發展政界高層關係,不善於和社會團體打交道的缺陷。讓非政府組織登上前台,將會改變這一局面,會形成社會性的應對環境,壯大外交實力。尤其在表達戰略性訴求時(比如在中國核心利益的表達上),如果非政府組織在前,政府在後,會使中國外交更加圓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