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日同盟升級——說易行難

http://www.CRNTT.com   2013-10-14 10:21:18  


 
  一是美日對中國“威脅”的認識有所不同,兩國對華戰略目標彼此難以兼容。一般而言,軍事同盟都有“假想敵”或特定的針對對象,中國的崛起及軍事現代化的迅速發展無疑是刺激美日同盟進行防衛合作調整的最重要因素。兩國對此並不諱言,且立場一致,不太同調的是雙方的戰略目標。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是“遠憂”,當前的重點是防範。在自身相對實力衰退的情況下,鼓勵日本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以牽制中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中國畢竟與蘇聯有很大不同,中美關係與美蘇關係差異也十分之大,迄今為止,中美都依然沒有放棄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努力。如果因日本的魯莽而捲入與中國的“不願意的衝突”,這絕非美國之幸,在這一點上,德意志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的前車之鑒,美國肯定不會漠視。

  實際上,美國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希望通過鼓勵日本、強化與日本的同盟,向中國發出更有力的信息;另一方面,卻又不想太刺激中國,走向“自我實現預言”的悲劇。而且,當前的中美日三角關係極為敏感,咄咄逼人的美日同盟必然會引發更加激烈的軍備競賽,這是當下軍費開支捉襟見肘的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美國必須把握這其中的“度”與“平衡”,否則將事與願違,被看作亞太安全支柱的美日同盟可能反而會成為侵蝕美國安全的最大推手。

  而對於日本而言,中國則被視為“迫在眉睫之患”,日本著實很難理解美國眼中的“度”與“平衡”。中國急劇增強的綜合實力讓日本焦慮,在東亞近海日益強化的軍事活動也讓日本倍感壓力,“倚美制華”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問題是美國目前的支持有很大保留,不太解渴。在釣魚島爭端激化的背景下,日本亟需美國來打“雞血”,其當然希望新的指針能對中國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威懾力度。

  二是雙方國際身份地位不同,在國家利益界定方面存在結構性偏差。作為世界霸權,美國的對日政策是其亞太戰略甚至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也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榨取日本的“剩餘價值”,這也是美國此次修改指針的主要目的之一。 而日本的關注重點則首先是在日本周邊,東亞幾乎是其傳統安全利益的全部,其指望通過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支持,換取美國在東亞安全事務上對日本的“力挺”。

  兩國利益訴求不同,自然難免齟齬。美國的利益全球分布,敵人也全球分布,而日本的主要安全利益幾乎全在東亞。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理論上意味著美國的所有敵人也可能將是日本的敵人,對美國的攻擊就是對日本的攻擊,這一點至少在亞太地區是成立的。如此大的責任和風險,以日本自衛隊的資源和能力,簡直是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在當前的亞太格局下,美國所能給予日本的回報則較為有限,美國當然會承諾捍衛日本的本土安全,不過這種承諾卻有點空頭支票之嫌,連日本新版的《防衛計劃大綱》也認為其本土遭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而對與自身利益關係不大的釣魚島或東海問題,美國則不會有太高的軍事熱情。如此,日本會抱怨美國不給力,在海外支援美國軍事行動和強化同盟的幌子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借船出海,自己爭取同盟的“附加值”,並謀求在同盟事務中的更大發言權;美國則經常會認為日本不懂事、不顧全大局,提防日本滋事,破壞其亞太戰略大局,對於日本的軍事大國和政治大國的雄心將繼續持謹慎歡迎和限制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