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余克禮:和平發展須正視台認同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03-17 00:08:20  


 
  積極為兩岸政治協商預做準備

  在兩岸經濟關係、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逐步實現正常化的基礎上,兩岸應共同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為兩岸政治協商預做準備。

  首先,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路,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議題上,在兩岸經濟合作實現制度化、機制化後,就必然要向包括政治議題在內的其他更廣泛範圍拓展。

  其次,兩岸關係的本質是政治問題,其發展過程無一不是政治性因素所決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面對、正視複雜敏感的政治問題。

  第三,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與正常化,確實存在不少難題,需要集思廣益,共同尋求破解之道,關鍵是要累積並增進兩岸互信。

  第四,兩岸關係的發展雖一時還難以進行政治協商,但現階段兩岸雙方應為此努力創造條件,未雨綢繆,預做準備。

  2010年10月,王毅主任訪美向兩岸僑社演說時就指出,謀求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基本思路還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但它不是機械和絕對的,“先易後難,其實是易中有難;先經後政,實際上是經中有政”。兩岸關係中存在的多年積極的難題和政治分歧是客觀事實,但早晚都必須面對,是不可能永遠回避,也是無法回避的,只有通過平等協商加以妥善處理。2010年12月,王毅主任在廣東東莞台商協會慶典致辭時明確表示:對於多年來遺留下來的難題和固有分歧,我們沒有必要回避,也不應回避,遲早要面對它,處理它。希望能為將來雙方在適當時候坐下來商談這些問題,不斷積累共識,不斷創造條件。

  因此,在經濟、文化、民間諸方面交流合作取得豐厚成果之後,兩岸也可以通過適當方式與途徑,比如可以由兩岸學界適時就政治問題先展開理性探討。這個過程既是廣泛聽取意見,思想交流、交鋒、交集的過程,也是引導輿論,說服、爭取、凝聚民意的過程。它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個過程起到逐步化解兩岸的政治分歧,擴大兩岸共識,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的政治認同的作用。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說:兩岸因歷史因素,許多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但當“同”的部分越多,化解“異”的可能性就增加,存異求同,才能共創雙贏。

  兩岸關係60年的政治隔閡不是一下子可以化解得了的,必須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當前兩岸雙方都要認真面對的是台灣島內嚴重的認同危機問題,它造成島內的嚴重內耗,而且還會影響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更是突破兩岸政治僵局的巨大障礙。台灣資深評論員顧爾德說得好,影響兩岸長遠關係的重要因素,並不只是台北以及北京的精英,更關鍵的是兩岸人民是否能相互尊重理解,這種深厚的社會基礎比經濟利益更具有深遠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如何深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的問題,以確保兩岸關係穩定、健康、良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