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等待中國版“哈佛”

http://www.CRNTT.com   2015-01-12 13:59:48  


 
十年崢嶸

  十年後,發已斑白。

  回憶起在內地辦學這十年,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以下簡稱“UIC” )校長吳清輝不無感慨。

  “按照當時簽訂的協議,北京師範大學出250畝地,承諾其圖書館,體育場為雙方共用。香港浸會大學(以下簡稱“浸大” )負責籌集資金,引進浸會大學的課程和管理方式。”

  2004年,作為教育部特批首批合作辦學,UIC在艱難中起步。第一年吳清輝多次找到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物價局,UIC被批准從三本中招收第一批270名學生,學費為22000元/年。第二年,吳清輝又赴北京,與教育部招生司的司長談,創造了“兩年升一本”的奇跡。

  至2015年,UIC在珠海辦學十年,送走了6屆學生。“我們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人,做得很辛苦。後來的中外合作辦大學就不一樣了,地方政府給錢、給地、給政策,辦學環境越來越好。”吳清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浸會大學拿出資金到內地辦大學,這在香港的大學中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國內的政策並不清楚,招生情況也不明朗。另一方面,浸大校董會認為一下子在內地投入1.5億港元辦學風險很大。浸會的教授也質疑,以後UIC畢業生拿浸大的學位,會不會讓浸會大學的聲譽受損。應該說,當時的壓力很大。”

  UIC創辦的十年,正是中外合作辦學進入快速發展期的十年。

  2003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至2010年,教育部受理的中外合作項目申請數量每年都達幾百個,通過率平均在30%以上。

  由於看到中國教育市場的巨大潛力,境外高校紛紛搶灘中國。地方政府、高校在推動中外合作辦學上也是不遺餘力。例如,深圳、昆山、溫州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投入皆以億元計。

  200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他曾親自出席了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落成典禮。浙江省另一所中外合辦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也在他任內達成協議。

  截至2014年,公開數據顯示,全國經審批機關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已達2063個,在校生規模約為55萬人;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已經超過150萬人。

  根據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台。中外合作辦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UIC、昆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上海紐約大學、長江商學院等;二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全國經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達2000餘個。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中外合作辦學主要有三種模式,主要包括校校合作、政府間合作、學校與社會力量合作。UIC屬於校校合作,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屬於政府間合作,即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歐洲聯盟共同出資創辦。我國高校與境外公司、企業以及社會團體和組織之間的合作則是第三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