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時事專題

時事專題
汪毅夫顾盼两岸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台联原会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汪毅夫就两岸关系以简短篇幅讲浅近的道理,传递正能量。
汪毅夫:話說國恥《馬關條約》 (2020-11-24 00:23:10)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作者 汪毅夫)《馬關條約》是中國的國恥,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教育的反面教材。    1895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4.17),腐敗無能的清廷被迫派代表李鴻章在日本馬關(今日本下關市)春帆樓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講和條約》),由於下關古名赤間關,日語“間”的讀音...
汪毅夫:小小一本書 (2020-11-23 00:18:12)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作者 汪毅夫)《今日台灣100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是一本小書。陳孔立教授回憶說:“兩岸開放探親以後,大家都需要了解台灣,而當時卻缺乏這方面的圖書。福建人民出版社編輯、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的校友鄭俊琰就來找我,說是他正在策劃出版一本全面介紹台灣情況的通俗小册...
汪毅夫:再談《送米溪先生詩文》 (2020-11-16 00:13:24)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作者 汪毅夫)在《送米溪先生詩文》(1904)一書涉及的人物裡,潘成清和施士潔是清光緒元年(1875)福建乙亥恩科的台灣舉人,施士潔又是清光緒二年(1876)丙子恩科的台灣進士;王步蟾是清光緒五年(1879)福建己卯科舉人;陳日翔是清光緒十一年(1885)福建乙酉科的台...
汪毅夫:記《送米溪先生詩文》陳氏藏本 (2020-11-13 00:03:44)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作者 汪毅夫)今天,陳孔立教授出示一本《送米溪先生詩文》,樂呵呵地說要送給我。捧而讀之,宜有說焉。   《送米溪先生詩文》乃是“光緒三十年季夏四月廈門鷺江報社校讎”,同年“孟秋七月”即1904年農曆七月,“廈鷺江報館活板印”。簽署書名的“閩縣馮葆瑛”當時是《鷺江...
汪毅夫:陳在正教授的魅力 (2020-11-11 00:20:06)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作者 汪毅夫)陳在正教授早年在廈門大學歷史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熊德基、范文瀾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接受嚴肅的思想教育和嚴格的學術訓練。陳在正教授從教70周年的經歷證明,他本人也是具有堅定信仰、立場和操守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   陳在正教授是廈門大學台灣研...
汪毅夫:曹履泰與明末海上招撫 (2020-11-10 00:25:35)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作者 汪毅夫)台灣學者周憲文在為曹履泰《靖海紀略》(《台灣文獻叢刊》本)而寫的《弁言》裡說:“曹履泰是明天啟乙丑(1625)進士,出宰同安,計時五載。初,鄭芝龍出沒沿海,視同安為幾上肉;旋,就撫,奉命進剿其舊日夥伴如李魁奇、鐘斌輩。這是當年海上的一大轉變,其間自有‘曲折...
汪毅夫:關於“中華民族”概念史研究 (2020-11-09 00:21:43)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近年來,已有多種論著涉及“中華民族”的概念史研究。我也曾留意查找有關“中華民族”的邊角材料或者說稀見史料,並報告過如下3個事例:             1.1924年,蔣渭水在“治警事件”的法庭辯論時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語,驕傲地宣稱:“台灣人明白...
汪毅夫:奇和洞人與南島語系人群 (2020-10-28 00:19:34)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作者 汪毅夫)近日隨學界友人到福建漳平象湖鎮,參觀被列入“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奇和洞遺址”,心中充滿了對歷史、對科學的虔誠和敬畏。   該遺址的導覽解說詞介紹說:“奇和洞遺址2號探坑於2011年1月3日,出土了一具較為完整的距今約8400年前的成人顱...
汪毅夫:兩位九旬老人的身影 (2020-10-27 00:19:31)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作者 汪毅夫)民俗學家楊堃《我國民俗學運動史略》(1948)關於中國民俗學運動史的分期,在“民俗運動的起源:北大時期(1922—1925)同“民俗運動的全盛期:廣東中大(1928—1930)”之間,似乎有意留有1925—1927年間的空白。在我看來,這段時期應該稱“民俗...
汪毅夫:1950年代的台海往事 (2020-10-11 00:13:20)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作者 汪毅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學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今年9月10日教師節當天住院,接受了高難度的眼科手術,術後情況不錯。今天看到各位,感到很親切。整整一個月,除了手術時全身麻醉的幾個小時,我和各位一樣,對於台海風雲時時關注、事事關心,種種思慮令我不得遵醫囑而靜...
共578條﹐第23/58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