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時事專題

時事專題
汪毅夫兩岸關係感悟錄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針對兩岸關係發表系列短文。
汪毅夫:沈葆楨的畫像 (2018-05-23 00:34:48)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作者 汪毅夫)沈葆楨是對台灣有貢獻的好官員,台灣百姓至今仍然“時不時少念伊(時常想念他)”,尤其是看到壞人當道的時候。台灣民間收藏有沈葆楨畫像(據說是清代宮廷畫師的作品)的照片。蒙台灣友人張先生的好意,我也得到翻拍的照片(圖一)。這張照片同《沈文肅公牘》(福建人民出版社2...
汪毅夫:兩蔣“反共宣傳”加劇“去中國化” (2018-05-16 00:27:50)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全國台研會副會長汪毅夫昨日在寧波大學名家系列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上以“從失學青年到老年學者——兼談我對台灣‘去中國化’歷史的觀察”為題發表演講,汪毅夫指出,台灣光復以後,兩蔣團隊在台灣部分實現“去日本化”,卻充分完成“反共宣傳”。兩蔣團隊留下的隱患是:老牌皇民李登輝得到...
汪毅夫回憶學者生涯:從失學青年到老年學者 (2018-05-16 00:26:55)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張爽整理報道)全國台研會副會長汪毅夫昨日應邀在寧波大學名家系列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中以“從失學青年到老年學者——兼談我對台灣‘去中國化’歷史的觀察”為題發表演講,汪毅夫動情地回顧了他16歲因文革失學,在其後的十二年中懷著巨大的熱忱堅持讀書,終於28歲重返大學校園的...
汪毅夫:當郵遞員時也有學術夢 (2018-05-16 00:26:21)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全國台研會副會長汪毅夫昨日在寧波大學名家系列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上講到自己二十多歲時曾經在廈門郵電局當郵遞員,工餘時間就到廈門圖書館看書。汪毅夫說,當郵遞員的日子裡,因為有學術追求,再苦再累再煩心裡也是愉悅的。   1974年歲暮,汪毅夫從插隊的農村調回廈門,在廈...
汪毅夫憶少年事:當知青時到處找書看 (2018-05-16 00:25:43)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全國台研會副會長汪毅夫昨日在寧波大學名家系列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與聽眾分享了他少年時期在上杭古田插隊到處找書讀的故事。   汪毅夫在19歲生日的那天離開家鄉廈門到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插隊,在那裡度過了近6年農耕生活。   被迫失學的知青們深感無書可讀的痛苦,他們...
汪毅夫:閩南語歌仔册的記憶 (2018-05-14 00:26:53)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作者 汪毅夫) 近日,有青年學者問起閩南語歌仔册。這一問引起我一連串的記憶。     閩南語歌仔是流行於閩南語複蓋的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台灣地區及部分海外華人聚居區的講唱文學,閩南語歌仔册則其文字創作稿或文字記錄稿也。閩南語歌仔册作為唱本,可以唱和聽;作為讀本,可以...
汪毅夫:圖說“福建台灣布政使司” (2018-05-10 00:20:49)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作者 汪毅夫)我有幾張“福建台灣布政使司”的相關照片。   圖一是彰化吳姓某家收藏的光緒十五年(1889)的“丈單”。其時台灣已經建省,丈單上“全台田園奉爵撫部院劉  奏明清丈陞科”,說的是台灣巡撫劉銘傳向朝廷奏明、全台田園正在清丈面積、核定田賦,丈單上鈐印的是台灣...
汪毅夫:傳單——楊又曾的家鄉事 (2018-05-09 00:27:15)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今天要同各位朋友分享的是1960年左右大陸印制的一張傳單(圖一)。傳單上說的“蔣軍金門某師長楊又曾”是河北柏鄉縣人,當年他是駐守金門的92師師長。傳單向楊又曾報告其家鄉事:家鄉成立人民公社,其弟楊存柱“在村里當社長”;人民公社辦了食堂,其弟楊保柱“全家都在食堂...
汪毅夫:傳單故事——台南人痛打美國兵 (2018-05-08 00:28:00)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據報道,近年時或有當年的美國大兵到台南懷舊和尋舊。我不知他們是否記起美國士兵當年在台南酗酒滋事、被台南人痛打的糗事。   我手頭有一張1960年代大陸印制的傳單(圖一)。傳單上說:“據台灣《征信新聞報》消息,10月11日有侵占台南市的美國士兵”詹姆斯·普...
汪毅夫:陳嘉庚的政治評論 (2018-05-05 00:30:52)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作者 汪毅夫)70年前,新台灣出版社出版旳《自治與正統》(1948年1月1日出版)一書,收錄了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政治評論《論美國救蔣必敗》。   陳嘉庚在文中說:”在抗戰中,中共偏處陝北,地瘠民貧,內受威脅,外無奧援,赤手空拳,抗敵八載,蔣政府不給一枝步槍,不發一粒炮彈...
共249條﹐第16/25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