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時事專題

時事專題
汪毅夫爺爺開講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以1945年到1991年的台灣民主運動史”為題展開“汪爺爺講故事”系列講座。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六:福建協和大學與台灣 (2017-05-28 00:19:21)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作者 汪毅夫)福建協和大學創辦於1916年。   1946年6月30日,廈門《江聲報》報道:“私立協和大學今夏決定設立台灣考區,招收台籍學生,報名日期定自七月七日至十四日,考試日期為七月十八日及十九兩日。內地大學設置台灣考區者,兩年來(按,指台灣光復兩年來)當以協和...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五講:連震東在西安 (2017-05-27 00:34:11)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作者 汪毅夫)1985年,在台灣的“老陝”(陝西同鄉)創辦了《西北》雜誌(圖一)。   連震東為《西北》創刊號題詞(圖二)並在題注裡說:“餘於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曾旅居西安市達十三年之久。蒙西北先進不棄,鹹稱餘為鄉黨(同鄉),餘深以為榮。茲值《西北》雜誌創刊,特書...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四講:台灣國語運動花絮 (2017-05-26 00:27:43)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作者 汪毅夫)1.我藏有閩南語歌仔册《國語對台灣話新歌》(圖一,《國語對台灣話新歌》第一頁)。   這本歌仔册用注音符號標音、從方音同國語的比較(“國語對白話”)來學習國語,這完全合於其時的“台灣省國語運動綱領”之“利用注音符號,溝通各族意志融貫中華文化”和“複原台...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一講:花蓮縣的台籍老兵 (2017-05-22 00:22:32)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作者 汪毅夫)台灣鐵路局發售的車票,有的將兩個站名聯結起來就是一句吉祥話。如,追分站至成功站是“追分成功”,這是讀書的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枚車票、一句吉祥話。(圖一)另如,永康站至保安站是“永保康安”,這是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最喜歡的一件禮物、一個祝福。(圖二)   花...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三講:“上手契”的密碼 (2017-05-20 00:20:47)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作者 汪毅夫)這是一個民間習慣:土地轉讓,讓方應將該地塊相關的文書轉給受方;若屬土地的二次、多次轉讓,則須將上一次、上幾次的相關文書一並轉給受方,以免土地轉讓的權益(包括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處分權等)糾紛。   上一次、上幾次的相關文書,俗稱“上手契”(閩南語讀...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二講:民初台籍縣知事 (2017-05-19 01:12:49)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作者 汪毅夫)清代的縣級行政長官叫知縣,民國初年的縣級行政長官稱縣知事。   據《民國福建省地方政權機構沿革資料(1911—1949)》(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民國初年福建有兩位台籍縣知事。一是台灣進士許南英,他於1914年任福建龍溪縣知事。同年另有熊飛、鄭...
汪爺爺講故事之四十講:乾隆帝與台內山住民 (2017-05-09 00:45:52)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乾隆帝即位的時候還很年輕。話說乾隆四年(1739),有台灣內山住民長老18人到得福建省城福州,要給乾隆帝“叩祝萬壽”。乾隆帝接到奏報,下旨說:“知道了。番黎等誠順之意,頗屬可嘉。到者數人,汝等酌量賞給,仍與口糧遣回,並將朕旨曉諭:汝等皆年老之人,道途跋涉匪易,...
汪爺爺講故事之三十九:台南大佬思慕鄭成功 (2017-05-06 00:23:10)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作者 汪毅夫)1945年9月22日,“台灣省留學國內學友會”在台北江山樓舉辦成立大會。福建省政府顧問黃澄淵在會上演講,呼籲全島同胞“尤應保持民族英雄先輩鄭成功之民族精神”。    台南大佬謝雪漁聞言感奮,寫《思慕民族英雄》一文,刊於1945年10月25日出版的《前鋒》...
汪爺爺講故事之三十八講:福州台灣會館 (2017-05-05 00:37:03)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作者 汪毅夫)1885年,台灣秀才許南英第三次到福州參加鄉試(俗稱考舉人)。船到馬江,許南英口占一絕曰:“扁舟一棹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賣藕小娃猶認得,笑餘三度到榕城。”    台灣建省始於1885年,成於1887年。建省前屬福建省轄,建省後也不單獨舉行鄉試(省級科...
汪爺爺講故事之三十七講:清代台灣的制藝 (2017-05-02 00:24:48)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作者 汪毅夫)制藝又稱制義、時文、四書文、八比文等。制藝寫作是清代科舉制度規定的考試項目。   “士既無不出身於科舉,既無不能為制藝”。清代“出身於科舉”的台灣文人留存的制藝作品相當多,並有制藝作家和制藝作品達到全國一流的水平。   盧前(冀野)《八股文小史》(商...
共67條﹐第3/7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