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一
2009年10月號,總第14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八八水災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的影響(藍)

  第一、國民黨輸。做為號稱“完全執政”的國民黨,並沒有充分展現其執政力,從各種民調及馬英九聲望的下跌,可以看出國民黨是明顯的輸家。

  第二、民進黨輸。對民進黨來講也沒沾到任何好處,由於這次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也是民進黨執政的地方,地方政府在這次災難中的表現也是荒腔走板。民進黨並沒有從國民黨的執政不力中得到任何好處,因為當地人民對於地方政府的緩慢救災也是無法滿意。

  第三、人民也輸。民進黨八年執政,台灣人民失望,去年換了個政府,可是卻沒有帶來希望,所謂“馬上好”,並沒有真正的馬上好。從八八水災中,人民看到,不管朝野,都沒有能力應付這場巨變跟挑戰。在惡質選舉文化的結構下,土地環境建設多成為政治綁樁下的犧牲品,面對一個執政弱化的政府與在野黨,人民對台灣未來的前途感受到挫折與無耐,人民成了多年政治操弄、一切為選舉的政治文化下的真正輸家。

  馬政府面臨的幾大挑戰

  八八水災看似是一個突發事件,但是我們不能以突發事件來掩飾過失。人生本質上就是“無常”。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謂突發狀況其實正是常態的一部分。八八水災有天氣因素,但是也有人為疏失,如果未來馬英九政府如果不能痛定思痛、妥善解決,前景是不樂觀的。

  第一,能否做好災後重建。重建牽涉到整體決策以及資源分配問題,如果馬英九不能在重建階段做到讓人民滿意,國民黨的執政能力將受到徹底質疑,如此將不利於未來的繼續執政。

  第二,能否不陷入權力分配陷阱。災後重建涉及中央與地方、地方利益團體的資源分配問題。如果馬英九政府不能真正做到用人唯才、合理資源分配,而只是繼續以如何有利於選舉做為思考,不能把握這次重建機會,為台灣的“國土”做最妥當的重建與再規劃,那麼人民會對整個國民黨的執政能力失去信心。從這個角度來看,馬英九可能必須要儘速調整內閣以重拾人民信心。

  第三,能否更改決策領導風格。任何人的個性都有其利弊雙面性。做為最高領導,馬英九是否可以不受行政法條拘泥,在關鍵重要時刻勇於突破,用人不拘小節,不以同質為限,大開大闔地用人與決斷,是馬英九自己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四,能否有前瞻性的思維。台灣長期受選舉文化之苦,致使地方建設多有浪費、虛置與扭曲的情事。台灣選舉菁英,普遍有“討好”、“媚俗”的現象,外只認為,馬英九並沒有因為高票當選而有例外。這一年來,外只感覺馬英九所領導的團隊,缺少一個前瞻與理想,更沒有方向性的發展願景。如果馬英九團隊不能明確告知人民發展方向,讓整個社會繼續浸淫於口水戰,不止馬英九,整個台灣的前途都堪慮。

  最後,民進黨畢竟是一個在野黨,而且在立法院的席位非常少,因此面對重大災難,其實民進黨能夠做的是有限的。所以,未來民進黨能否獲得政權,其關鍵還是取決於國民黨和馬政府是不是能夠有效的做好災後重建,能否有效治理社會,讓人民滿意。在未來幾年內,國民黨是主,民進黨是從。國民黨既然是“完全執政”,就必須“完全負責”。

  劉明德:水災使台灣人民對政治更加冷漠
      未來藍綠輸贏取決於中間選民及藍綠投票率

劉明德

  八八水災對台灣民眾最大的影響是,使台灣民眾對政治更加冷漠,因為台灣民眾見證了之前陳水扁時代的貪腐,現在換成馬政府,原本抱持很高期望,但事實上在經過這一年多的檢驗,讓人民、特別是支持他的選民,從滿懷期望到現在失望,恐怕很多人已經絕望了。

  至於這次水災對台灣的藍綠政治版圖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不利於馬政權的連任。如果2012年國民黨還是推出馬英九的話,再度拿下執政權的機會會比上次小很多。2012年的總統大選的關鍵性因素是藍綠投票率,如果到時候國民黨的支持者不出來投票的話,國民黨可能就會輸,因此,哀兵策略一樣有效,就像2004年總統大選的兩顆子彈事件,讓支持者願意出來投票;另外這次八八水災對藍綠版圖來講,其實有預兆性的作用,由於國民黨的表現不好,從這一角度來看,對民進黨是一大利多,從而鼓舞了民進黨裡面有志於大位的人士,進而使得民進黨的內鬥將更為激烈,但現在在檯面上看不到,因為現在還不是決鬥的時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