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一
2009年10月號,總第14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八八水災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的影響(藍)

  大陸可以成立民間救災公司

  這次水災,兩岸有很多實質互動;未來,兩岸應該在更多方面,包括地震等,有更多的合作,我建議:不論大陸還是台灣,是否可以從技術專家的角度來造福人民?因為透過技術專家才能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說法,然後在救災上要達成一些共識才能運作;兩岸技術專家的交流要強化,透過技術專家反映到政府決策部門形成新共識。

  有人問有沒有可能讓大陸的解放軍到台灣救災?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大陸川震時,大陸民眾反對日本人救災,因為那有重大象徵意義。因此,台灣不可能讓大陸解放軍到台灣救災,而比較可行的是,大陸可以成立民間救災公司,透過民間救災公司,或透過香港保全公司,透過白手套的方式,會比較簡單、可行。

  兩岸經過這次救災,的確感覺到兩岸可以在地震、水災、旱災等公共災難上,進行合作,但需要經過長期運作。

  從這一次水災顯露出的問題來看,兩岸新共識的形成不能再拖,一定要用一個更大的願景讓台灣人的心胸擴大,現在台灣人的心胸都太小了。台灣人應該要像蘇格蘭人一樣:要玩全世只!透過中國大陸玩全世只,要有這種魄力!大陸也要有這種開放的心胸,兩岸一起合作。

  洪秀柱:兩岸有相當大的合作空間現在就是很好的契機

  這一次賑災,台灣民眾真的感受到大陸的誠意跟善意,兩岸有擴大合作的空間,而現在就是很好的契機。

  從921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大陸的多次水災,到台灣這次八八水災,兩岸都有災難救治經驗,未來在防災救災方面,應該進行交流,建立某種合作機制。在地球村的時代,台灣應跟包括大陸在內的世只各國建立抗災救災合作機制,但由於台灣跟大陸語言相通,溝通、合作起來更為方便有效,應該循序漸進建立兩岸抗災救災合作機制。

  馬支持度重挫兩岸政策會不會退縮值得觀察

  馬英九的支持度因為救災不力重挫之後,能否堅持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路線,包括在ECFA、金融MOU等方面的立場會不會因為民進黨的反對而“棄守”或“退縮”,值得觀察。這也是台灣八八水災後,除了災後重建工作之外,對馬英九的另外一項重大考驗。

  評論員簡介

  南方朔:1946年生於台灣台南市,祖籍江蘇省無錫市,原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系畢業,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修畢台北市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現已停辦)博士班課程;是台灣知名的作家、詩人、新聞工作者、政治評論家;長期關注台灣政治、文化、社會議題,有“最用功的民間學者”之稱。

  洪秀柱:1948年生,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州立東北大學教育碩士,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1990年迄今連續擔任七屆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張亞中: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政治學系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曾任職核能工程師,也曾在台灣“外交部”、“陸委會”任職。曾派駐維也納、漢堡、拉脫維亞,在“陸委會”時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李允傑: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公共政策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Fulbright訪問學者;現為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駐會顧問,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教授,東海大學、淡江大學公行所兼任教授,海基會顧問。

  謝明輝:台灣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系學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兼執行長、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等。

  劉明德:1969年生,台南人;政治大學地政系、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在德國留學期間,擔任過中央通訊社駐柏林特約記者以及德國柏林台灣同學會會長等;著有《重構台灣地方政府組織》等。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