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10月號,總第9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日關係的變數與穩定之道

  王寶付:對抗狀態對中日雙方都不利




  短期改善中日關係的機會微乎其微

  就目前甚至更長遠一點的情況來看,這種改善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甚麼叫好?能夠穩定下來就算好。如果現在這種狀況能夠穩定下來,不繼續下滑,這就算是好。

  其實看剛才說到的這幾個問題,歷史問題、台灣問題、海洋劃界島嶼紛爭,沒有一個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的,近期內哪個都不能動。

  即便是歷史問題可以有些變化,但是台灣問題、海洋劃界島嶼紛爭問題,這後兩個問題牽涉到現實的戰略利益,難度就更大。

  但是話說回來,中日關係的這些問題,你說是今天出現的嗎?釣魚島問題早就有哇。台灣問題是中日兩國建交就解決的問題,怎麼現在會弄成這個樣子呢?

  中日關係形成這種複雜的局面,有很多複雜的因素,既有來自國際的因素,也有雙方的因素。我們現在強調矛盾的主要方面來自日本,而日本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目前日本國內政治生態的發展。目前媒體的作用也好,兩國民眾的情緒也好,現在日本的政治家,要想在中日關係方面做點努力或者在中日關係方面做點事情,是要付出點政治代價的。

  換一個角度說,對中國的領導人來說,處理中日關係也是非常敏感、難度非常大的。哪一個領導人可以在中日關係方面自由地表一個態度或者說一番話呢?因為這本身有一個是非的問題,另外還要考慮當前民眾的情緒。這種情緒是長期積累的,不是由某一件事情形成的。所以現在中日關係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有情緒上的因素,也有戰略利益上的因素。

  所以看中日關係,我覺得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找到解決出路是不容易的。

  政治對立必然影響經濟關係

  另外,目前中日關係存在的這些問題,不管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重要的目標在於將之穩定下來,不要波及到整個的中日關係。不要讓政治問題、安全問題、歷史問題對整個中日關係全面衝擊,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我去年就講,中日政治關係的這種狀況,影響到中日經濟關係祇是個時間問題。兩國政治關係的長期僵冷,沒有理由會讓經濟火熱地向上發展,絕對做不到。

  所以,我認為目前中日需要控制政治、安全領域的恩恩怨怨,不要波及到整個中日關係,特別是對經濟的衝擊。

   中日關係對立對雙方的傷害是相互的

  從長遠來看,日本國家的戰略目標是成爲一個政治大國,說白一點,日本這個國家的戰略目標就是在今後的世界舞臺上所發揮政治影響和作用,要與其現有的經濟實力相適應,這是日本的目標。因為二戰已經過去六十年了,他們希望改變。而中國在今後一段時期的戰略目標是抓住戰略機遇期,爭取早日建成小康社會。

  初看起來中日的戰略目標沒有什麼衝突,沒有甚麽根本的分歧與對立。但是如果從大的角度比如國際或地區的角度來看,中日關係目前這種狀況,對雙方未來在國家安全、政治、外交、國際地位的傷害,是相互的。

  日本有些人可能認爲由於日本與美國有同盟關係,好像壓制中國對日本更為有利,其實這是一種短視。從亞太地區的長期發展來看,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這是短視的。如果日本一些人現在還有這種看法,使中日關係繼續往下走的話,對日本的傷害,一點都不少於中國。

  我的意思是,不能按照冷戰的那種思維。冷戰是美蘇對抗,蘇聯把歐洲做人質。那麼如果中美對抗,中國還是過去那麼弱嗎?日本處在什麼境地?所以,從軍事安全的角度看,日本目前採取的與中國對立的策略是有問題的,對日本走向政治大國會有負面影響。

  同樣,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如果美日對中國採取防堵的做法,當然對中國的安全環境是不利的。

  從地區的角度來講,區外的大國,區外的戰略力量,在中日關係繼續惡化的情況下,可能是這種惡化的受益者。而區內所有的國家,東亞地區所有的國家乃至亞太地區的國家,都得不到好處。在中日衝突對抗的情況下,周邊小國都是利益受損者。中日衝突了,周邊還能繼續發展嗎?所以,區域的國家應該思考如何將中日關係穩定下來。

  美國目前可能比較樂意看到中日關係之間的這種狀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