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10月號,總第9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日關係的變數與穩定之道

  高海寬:處理中日關係要有大局觀




  日本以對抗來抬高自己地位

  當前中日之間主要還是戰略性利益對峙的問題,這是中日關係的核心問題。中國實行和平崛起,日本實行復國強兵。日本此時的“復國強兵”--不是明治維新時期的“富國強兵”,而是恢復傳統的民族主義的國家,恢復武士道主義的強兵。

  在此次戰略對峙中,日本相對處於弱勢,所以急於尋求平衡;急於想通過抗爭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直接對手就是中國。因此,日本就忽略了通過與中國搞好關係所能夠獲得的戰略利益,而祇是強調與中國抗爭、鬥爭所能夠尋求的利益。而恰恰如此,日本通過抗爭和鬥爭得不到他們想要得到的利益。

  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目標主要針對中國,但是在世界範圍,他還是急於與美、歐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但是目前的發展,似乎出現了美、歐、中的狀態,日本對此心理極不平衡,顯得非常毛躁乃至暴躁,日本國內民眾的民族情緒也就與政治關係相關聯,就這麼上來了。

  入常斗法 輸則全盤輸、贏則全面贏

  當前的一個具體問題,就是日本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問題。就是說,外交癥結是靖國神社問題,具體案例是入常問題。我覺得,中日兩國在戰略博弈上的結果,都是一輸皆輸,一贏皆贏。這個觀點,從中日兩個方面來看,都是如此。

  如果我們贏了,日本沒有加入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外交上就得分,我們的民眾情緒就上來了,就取得了對日本的優勢。如果日本入常成功,甚麼參拜靖國神社、甚麼釣魚島、甚麼台灣問題,都不在話下。不用說甚麼誰錯、誰贏,實際上據於主導地位了。就是一旦他入常成功,與中國的政治地位就一樣了。但是目前,日本還沒有這個權力。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中日兩國的鬥爭是很突出的,也是很關鍵的。

  雖然不排除日本不能入常之後,會將氣撒在對華關係上,但是從其內政的角度看,民眾不排除把氣撒在小泉身上。日本人會說,你怎麼搞的?你這是外交戰略錯誤吧?你現在弄垮了吧?在國際上白花了不少錢,很沒有面子吧?會使小泉的支持率更加大幅地下降。 

  對中日維持關係的標準要降低

  對整個中日關係的判斷、評價和期望,也有我們的標準問題,是不是我們也要有一點新思維?我們滿足於過去七十、八十年代中日關係熱絡期的狀況,遇到甚麼問題總想趕緊把它處理掉,趕快讓關係熱起來,讓兩國始終保持熱熱呼呼的狀態。對於這種心理,由於時代變了,現在是後冷戰、新世紀時代了,在目前中日處於復交之後關係最壞的情況下,對於以往的標準要加以調整。

  就是說,在目前的情況下,中日之間不出現大的波折、動盪,相對穩固,就是比較可觀的了。如果真的在海上打起來,那個問題就大了。

  我們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想著趕緊讓中日關係熱呼起來。如果能夠穩住目前的關係,不要太大地影響我們的經濟合作,不要更加嚴重地傷害兩國人民的感情,在目前狀況下就算可以了。

  領土問題與韓國有合作空間 

  我們在歷史問題上不能弱於韓國,這是一個基本點。過去我駐日本使館時,日本右翼開著車來罵我們,我們就睡覺不理他們;但是隔不遠就是韓國使館,右翼分子到那邊又罵,韓國使館人員拎著棒子出來乒乓一頓就打跑了,或者用水龍頭沖跑了。韓國人就說,如果咱們兩家都同樣強硬,日本人就老實了。我們目前在與日本的領土問題上,與韓國有很多的合作餘地。

  應該說,日本在國際上的外交空間還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在今年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情況下,在日本又對歷史不認帳的情況下。

  美國下一步的重點還是伊朗和朝鮮問題,對亞洲問題、對日本的關照和利用,還不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涉及民族大局和國家利益
  不能因日本人不高興就不做

  在對日關係上應該怎麼做?現在就是要把它穩住,不要出大的問題,不要急於求成。但是對於有些問題,我們必須說清楚。

  我們過去在有些問題上,實際上給日本以不明確的信號,就是透明度不夠。比如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說我們不同意,但是理解。這樣模模糊糊的。對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問題,我們過去沒有給出明確信號。不僅是對日本,對聯合國、對美國、俄國以及非洲的兄弟國家,都沒有明確說日本不夠資格,造成了一種錯覺混亂。

  這種日本入常問題上的表現,說明中國有些搞外事的同志的耽心--如果明確反對了,可能使日本的老百姓對我們不滿意;而在涉及國家民族大局、大的利益的情況下,日本民眾暫時的不滿意,就讓他們不滿意吧。祇要我們把道理講清楚,不是不讓,是因為日本不夠格。如果小泉不折騰這四年,不去四次參拜,可能這個入常的問題就解決了。責任在日本的首相身上。另外你日本人不主持公道,老是替美國說話,沒有以聯合國為中心,而是搞美國中心主義,沒有代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覺得,這個道理講明白了,日本民眾也會明白。日本老百姓把權力給了小泉,這個不高興要靠他們自己解決。

  日本需要中國的市場
  經濟可以影響日本政界

  在涉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情況下,你日本要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要挑戰中國;你日本不是在與我們合作,而是在利用我們。你日本在參加六方會談的時候講合作,另一方面卻與美國一起將台灣設為共同戰略目標,遏制中國,這對中國來說就是戰略利益的損失。對此,我們要有深層次的思考。

  對日本,如果鬥,就要鬥到點上,要有理、有利、有節地鬥。要有力度,要有硬度。

  日本的政界、經濟界、學術界都在轉,都認識到小泉不是對中國好壞的問題,而是損害了日本的國家利益,使日本在亞洲處於被孤立、被動的狀態。日本人目前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我覺得這對我們是有利的。就像這次吳儀副總理在日本表現強硬,日本反而表現得好了一些。另外也說明,這半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生效。

  當今在經濟上,不是中國有求於日本,害怕得罪了日本,他們就不來了;現在是市場經濟,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會想方設法保住在中國的市場佔有,與東南亞、歐洲爭奪市場份額。

  當然,我們並非因此就放任不管了,還是要做經濟接觸。通過經濟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和確保我們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利用他們來影響日本政界。或多或少,總會起一些作用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