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10月號,總第10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黎以衝突及其後續影響

  楊鴻璽:從利益衝突看中東局勢發展與美國的中東政策


  以色列對真主黨的襲擊有些始料不及

  如果從戰爭的台面以及真主黨和以色列的考慮著眼,可以看出此次戰火之初,真主黨是為了聲援一下哈馬斯,同時激怒以色列,開闢反美反以的新熱點、新戰綫。以色列起初正集中精力打擊哈馬斯,對真主黨的突然襲擊有點始料不及,但是以憑藉佔絕對優勢的軍事實力、高科技打擊能力以及良好的應變能力,政府和軍隊很快化被動為主動。

  代理人之間的戰爭

  從此次戰爭的幕後與實質來看,這是一場規模保持在一定限度的代理人戰爭。

  以往黎以邊境的綁架事件不斷,並不是新鮮事,但是此次雙方都利用綁架事件做文章,實際上是有背後的更深刻考慮,也可以說是借題發揮。此次戰爭在面子上是以色列與哈馬斯、真主黨之間的鬥爭;裡子卻是以美國、以色列爲一方,與穆斯林激進派別、伊朗、敍利亞爲一方的兩個營壘之間的較量與鬥爭。它是美國與伊朗在核問題上較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兩大營壘在伊朗核問題、伊拉克亂局之後開闢的另一個較量層面。

  伊朗應對美國打壓的策略

  伊朗也有自己的算盤。應該說,伊朗目前在中東的迴旋餘地不小,這是伊朗應對美國打壓的又一次熱身。

  伊朗試圖以支持真主黨和哈馬斯騷擾美國和以色列,向其施壓,轉移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注意力和壓力,達到自己在核問題上的鬥爭目標。真主黨和哈馬斯本來就和伊朗、敍利亞淵源頗深,真主黨就是伊朗霍梅尼政權一手催生的準軍事組織;而敍利亞雖然兩年前從黎巴嫩撤軍,但對黎巴嫩境內的激進派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在整個中東,儘管什葉派是穆斯林中的少數,不過伊朗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什葉派穆斯林,掌握政權的敍利亞阿拉維派和真主黨也都屬於什葉派,因此這可以說是一個什葉派陣營在反美的同時謀求擴大影響的一個機會。也正因此,引起一些中東阿拉伯國家政權的疑慮。

  美國想開闢“第二戰場”

  從美國的考慮來看,布什急於為其在中東的困境尋找出路,以色列此時的行動或許可從西綫對伊朗施壓,開闢處理伊朗核問題的“第二戰場”。

  美國是以色列堅不可摧的後盾,他們在對待阿拉伯激進勢力上的政策上更是驚人的一致。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就指出,美國把此次衝突看作一次性解決真主黨及其幕後支持者伊朗與敍利亞的機會。

  擴大戰火令黎擧國反以

  應該說,最不願戰火擴大、不願葬送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是黎巴嫩政府。黎巴嫩結束內戰十六年來,重建進程推進比較順利,政治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不慢,二零零四年GDP總量達到四千七百四十美元,所以黎巴嫩政府一直極力呼籲制止以色列的行動。

  親西方的黎巴嫩政府總理西尼烏拉處境尴尬、進退兩難。美國國務卿賴斯第一次斡旋首先訪問黎巴嫩曾經讓黎政府感到很受重視,但是面對以色列升級戰爭和美國的嚴重偏袒,衝突就已不再是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事情,而是以色列與黎巴嫩全國各民族之間的事情。故此,黎巴嫩政府拒絕賴斯再次入境推銷所謂“新中東”計劃。

  所以,美國和以色列擴大戰火,讓黎巴嫩全國承擔真主黨襲擊以色列的後果和責任,並不明智,等於是把黎巴嫩國內親西方的許多政壇人士和民衆推到抵抗以色列侵略的對立面,使真主黨支持率大增。

  美伊敍的底綫都是不要失控

  以色列和美國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戰爭持續一段時間符合美國及有關方面的需要,美國會在它認爲合適的時候出來收拾局面。

  美國清楚以色列的戰略優勢,因此一段時間表態不急不火,就是想讓以色列好好教訓一下同一戰綫上的真主黨、哈馬斯、敍利亞和伊朗。所以美國遲遲不採取果斷措施讓以色列停火,反而繼續增援武器,阻撓聯合國通過有關停火協議,設定停火條件。

  對於這場戰爭,美國和伊朗、敍利亞的底綫都是局勢不要失控。有關各方都在互相試探,一方面相互發出強硬威脅,一方面又言行謹慎。儘管具有戰略優勢的以色列擁有戰爭衝動,但在關鍵時刻不會無視美國警告。以色列沒有攻擊敍利亞和伊朗,也有不願擴大戰火、使局勢徹底失控的考慮,這當然也是美國的考慮。
當然,伊朗、敍利亞陣營也不會強硬抗爭到底,他們更擔心局勢失控。

  應該說,在目前單極格局而不是兩極格局的國際形勢下,美以陣營過於強大而伊朗、敍利亞陣營過於弱小,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因此中東或世界其他地區並不具備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國際條件。

  衝突進一步激化兩大對壘面的矛盾

  以黎衝突和美國的偏袒立場,無疑加劇了局勢的嚴重性,使得中東局勢在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巴以衝突、阿富汗局勢、反恐推進等既有熱點基礎上,進一步出現動蕩和分化組合,實際上惡化了整個地區局勢,同時對美國的當前中東政策也產生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